道经15-夫唯不欲盈,是以能敝而不成

古之善为道者,微(通“妙”,精微,奥妙)玄达(畅达,通达),深不可(叙述)。夫唯不可志,故强为之容。

曰:(yǔ,交往;朋党;盟国;同类)呵,其若冬涉水;(踌躇疑惧)呵,其若畏四邻;(郑重,庄重)呵,其若客;(涣者,散释之名。大德之人,建功立业、散难释险,故谓之涣)呵,其若(同“凌,líng,冰)(shì,泽古同“释”,解散)(喻人的天真状态,质朴,淳朴)呵,其若(wò,木帐)(hún,古通“浑”,混浊,糊涂)呵,其若(昏暗不明)𣼥(旷,开朗,心境阔大)呵,其若浴。

(表示偏正关系,相当于“之”,“的”)静之(通“徐”,缓,慢慢地)清,(通“安”)(可,能够)(chóng,再,又,重新)(之,出也)余生(幸存的生命)

(保持)此道不欲盈,夫唯不欲盈,是以能(弃)而不成。

注解:

古代善于行“道”者,微妙通达,深奥的让人不能叙述。这正因为不能叙述,那就勉强为他们描摹一下人格肖像。

即:他与人交往时小心谨慎呵,好像是在冬天涉水渡河;他决难定疑时踌躇疑惧呵,好像在害怕四周的邻国;他处理事情时郑重庄严呵,好像是赴宴的宾客(举手投足都不敢随便放肆);他散难释险时顺应时势呵,好像(应时融化的)冰河;他对待他人时天真淳朴呵,好像(简陋粗糙的)木帐;他乍看起来混浊糊涂呵,好像(昏暗不明的)浊水;他蒙受非难时心境开阔呵,好像(敞豁、空旷的)水谷。

浑浊的水在平静后会慢慢变得清澈,安定的状态下能够重新慢慢焕发幸存的生命。

保持此“道”且不追求盈满,这只有不追求盈满,因此能放弃盈满而不刻意追求成功。

道经14-道纪

视之而弗见,名之曰“(微,隐行也)”;听之而弗闻,名之曰“(通“稀”,少有、不多)”;(mín,同“㨉”。抚,摹)之而弗得,名之曰“(平坦,平易)”。三者不可至计,故𡇯(hùn,混)而为“一”。

一者,其上不(长远),其下不(渺茫;辽远;恍忽),寻寻呵,不可(说出;描述)也,复归于无物。是胃“无(叙述,描写)之状,无(观察)之象”,是胃“惚恍(迷离,难以捉摸。亦作“恍忽”)”。随而不见其后,迎而不见其首。

(持守、掌握)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宇宙的原始或“道”的端始),是胃“道(事物的头绪、开端)”。

注解:

用肉眼看却看不到的,叫做“微”;用耳朵听却听不到的,叫做“希”;用双手摸却摸不到的,叫做“夷”。上述三种情况无法探个究竟,那就混而为“一”。

这个“一”,向上探寻幽远广大而高不可见顶,向下探寻惚恍闪烁而深不可见底,(对于这个“一”)穷究绎理呵,不可描述啊,又把它归结到“无”的一类事物。是为“不能叙述的状态、不能观察的形象”,是为“惚恍(难以捉摸)”。跟随它却看不见它的尾,迎着它却看不见它的首。

掌握当今的规律,以驾驭当今的现有事物,以此来认知“道”的端始,是为“道的头绪”。

道经13-龙辱若惊

(通“宠”,尊崇)(而)(害怕,精神受了突然刺激而紧张不安),贵大(kuǎn,虞舜时陈列祭品的礼器,形如几案,引申为大位,尊贵的位置。“木”代表仁;“宀”是宝盖头,意为地位加身;元为头,首。合起来就是因为有仁德而被授予首领的尊贵地位)(品格,修养)

(古同“诃”,谴责,责问)胃龙辱若惊。龙之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胃“龙辱若惊”。

何胃贵大梡若身?吾所以有大梡者,为吾有身也;(待,等到)吾无身,有何梡?

故贵为身于为(掌管;治理)天下,(如此;这样的)可以𨒙(托的异体字,委任)天下矣;(珍惜,爱惜)(依,按,凭)身为天下,女可以寄天下。

注解:

受宠或者受辱都会感到紧张不安,重视大位如同重视自已的品格(品质性格)。

(有人)谴责说(我)受宠或受辱时都感到紧张不安(而不是人们所认为的宠辱不惊)。受宠是因为(我)谦下,得宠会感到紧张不安,失宠也会感到紧张不安,是为“宠辱若惊”。

为什么说重视大位要像重视自己的品格一样?我所以拥有大位,是因为我有品格;等到我没有了品格,哪有什么位(德不配位)?

那重视修养品格并运用到治理天下,如此就可以委任天下了;爱惜并凭借自己的品格去治理天下,你就可以寄予天下。

道经12-为腹不为目

五色使人目明,驰骋田腊(xī,干枯的田)使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使人之行(违背),五味使人之口(差错,失误),五音使人之耳聋。

是以声人之治也,(求取;谋求)(比喻内心深处)不为目,故去(pí,古同“疲”,累)耳此。

注解:

各种美色使人眼睛目光炫乱,沉湎于纵马狩猎使人心变得狂暴,难得的财货使人行为违背道德,各类美味使人口舌失去辨味的能力,各色妙音使人听不到危险的声音。

因此遵道而行的人治理(天下),谋求(满足人们)内心深处的需求而不谋求声色浮华,那就去除疲累听从此言。

道经11-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sà,三十)(连结车辋和车毂的直条)同一(gǔ,车轮中心),当其无,有车之用也。𡑋埴(𡑋通“埏”,shān,用水和土;埴,zhí,黏土;和泥制作陶器)为器,当其无,有埴器之用也。凿户牖,当其无,有室之用也。

故有之(表目的或结果等)为利,无之以为用。

注解:

三十根辐条汇集到车轮的同一中心,当车轮中空,就有了车的作用。和泥制作陶器,当陶器中空,就有了陶器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当房屋中空,就有了房屋的作用。

那“有”提供了便利,“无”发挥了作用。

《智囊全集》语录(上)

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人各以类相通,述《诗》、《书》于野人之前,此腐儒之所以误国也。

圣人达人之情,故能尽人之用。

以智强愚,愚者不解;以智角智,智者不服。

今世密于防奸而疏于求贤,故临事遂有乏才之叹。

帝者之臣,师也;王者之臣,友也;伯者之臣,宾也;危国之臣,帅也。

容小过者,以一长酬;释大仇者,以死力报。唯酬报之情迫中,故其长触之而必试,其力激之而必竭。彼索过录仇者,岂非大愚?

人不必待仕官有职事才成功业,但随力到处,有以及物,即功业也。

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舍其细而全其大,非弘智不能。

道经10-能毋以知乎

(记载,写在一定的册页里,有郑重的色彩)营魄(魂魄。古代认为魂是阳气,构成人的思维才智。魄是粗粝重浊的阴气,构成人的感觉形体。魂魄【阴阳】协调则人体健康。人死魂【阳气】归于天,精神与魄【形体】脱离,形体骨肉【阴气】则归于地下。魂是阳神,魄是阴神)(持守)一,能毋离乎?(tuán,聚结)气至柔,能婴儿乎?(同“修”)玄蓝(玄指黑色,又有深、厚的意思;蓝指用靛青染成的颜色,青出于蓝而青于蓝,玄蓝就是青,也称玄青,即深黑色。引申为愈演愈烈的黑暗之心),能毋(疵,病也)乎?爱民栝(guā,箭末扣弦处,引申为“勤勉不懈”)国,能毋以(通“智”,巧诈)乎?天门(人的心)启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谓通晓事理),能毋以知乎?

生之、(养育)之,生而弗有,长而弗宰也,是胃“玄德”。

注解:

记载中的魂和魄持守一,能够做到不分离吗?聚结阴阳二气以致柔和,能够做到像初生的婴儿一样(柔和)吗?修身养性以消除妄欲邪念,能够做到没有一点瑕疵吗?爱护民众、勤勉治国,能够做到不凭借巧诈吗?起心动念处,能够做到为雌守静吗?明白并通晓事物的道理,能够做到不自以为有知吗?

生成了、养育了,生成而不占有,统领而不主宰,是为“天德”。

道经09-功述身芮

(zhì,持也)而盈之,不若(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或者、还是”)(止,罢了)(zhuī,捶击)(同“锐”,尖锐)之,不可长葆之。

金玉盈室,莫之守也!贵富而(马高六尺为骄),自(遗留,留下)咎也!

(成就、事业)(传述;传承;继续别人的事业或阐述他人的学说)(艹,表示把两点意思串起来。内:1、中;2、退。合起来的意思是:从中退),天之道也!

注解:

守持(坚守)着保持盈满的,不如还是适可而止;锤击着保持尖锐(锋芒太露)的,(锐势是)不可以长久保持的。

金玉满堂,没有谁能够守藏住啊!富贵且骄纵,自留祸根啊!

事业要传承、自身要从(纷争)中退出,天之道啊!

道经08-上善治水

(尊长或在上位的人)(善于,擅长)(治理;管理;统治)水,水善利万物而(yòu,通“又”)(安静,宁静)(居,蹲也,后作“踞”)众之所恶,故几于道矣!

(熟悉;经常看到或经历,易于辨认)地,心(喜好、喜爱)(水深而清澈)(予,与也)(爱惜)信,(通“政”,政治,政事)(通“缮”,修治)(安定),事(善于、擅长)能,(动,作也)(善于、擅长)(时机;机会)。夫唯不争,故无(过失,罪过)

注解:

上位者善于治理水,水善于泽被万物而且自身又能保持宁静,踞守在众人所厌恶的地方,那几乎近于道啊!

(水)踞守在自己熟悉的地方,内心喜欢深沉清澈,与人交往时爱惜信用,把政事修治得安定,行事善于发挥才能,行动善于把握时机。这只有不争,那就没有过失。

道经07-不以其无私与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

是以声人(艹,表示把两点意思串起来。内:1、中;2、退。合起来的意思是:从中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私与?故能成其私。

注解: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是因为其运作不是为了自身的存在,那就能够长期存在。(人居天地之间,天地的存在是为了人和万物的发展。)

因此遵道而行的人从(纷争)中退出其自身,反而能让自身处在前头;把自己置身于事外,反而能让自身得到保全。不因为其没有私心吗?那就能够成就其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