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 Linux 上杀死一个僵尸进程

这一切始于执行 Linux 中的一个程序时,当它被执行时,它的运行实例被称为进程。你可以用 ps -ax命令查看你的 Linux 环境中的所有进程。

zhong@debian:~$ ps -ax
    PID TTY      STAT   TIME COMMAND
      1 ?        Ss     0:01 /sbin/init
      2 ?        S      0:00 [kthreadd]
      3 ?        I<     0:00 [rcu_gp]
      4 ?        I<     0:00 [rcu_par_gp]
      6 ?        I<     0:00 [kworker/0:0H-events_highpri]
      8 ?        I<     0:00 [mm_percpu_wq]
      9 ?        S      0:00 [rcu_tasks_rude_]
     10 ?        S      0:00 [rcu_tasks_trace]
     11 ?        S      0:00 [ksoftirqd/0]
     12 ?        I      0:02 [rcu_sched]
     13 ?        S      0:00 [migration/0]
     15 ?        S      0:00 [cpuhp/0]
     16 ?        S      0:00 [cpuhp/1]
     17 ?        S      0:00 [migration/1]
     18 ?        S      0:00 [ksoftirqd/1]
     20 ?        I<     0:00 [kworker/1:0H-events_highpri]
     21 ?        S      0:00 [cpuhp/2]
     22 ?        S      0:00 [migration/2]
     23 ?        S      0:00 [ksoftirqd/2]
     25 ?        I<     0:00 [kworker/2:0H-events_highpri]
     26 ?        S      0:00 [cpuhp/3]
     27 ?        S      0:00 [migration/3]
     28 ?        S      0:00 [ksoftirqd/3]
     30 ?        I<     0:00 [kworker/3:0H-events_highpri]
     35 ?        S      0:00 [kdevtmpfs]
     36 ?        I<     0:00 [netns]
     37 ?        S      0:00 [kauditd]
     39 ?        S      0:00 [khungtaskd]
     40 ?        S      0:00 [oom_reaper]
     41 ?        I<     0:00 [writeback]
     42 ?        S      0:00 [kcompactd0]
     43 ?        SN     0:00 [ksmd]
     44 ?        SN     0:00 [khugepaged]
     62 ?        I<     0:00 [kintegrityd]
     63 ?        I<     0:00 [kblockd]
     64 ?        I<     0:00 [blkcg_punt_bio]
     65 ?        I<     0:00 [edac-poller]
     66 ?        I<     0:00 [devfreq_wq]
     70 ?        S      0:00 [kswapd0]
     71 ?        I<     0:00 [kthrotld]
     72 ?        I<     0:00 [acpi_thermal_pm]
     75 ?        I      0:02 [kworker/2:4-events]
     76 ?        I<     0:00 [kworker/2:1H-events_highpri]
     77 ?        I<     0:00 [kworker/1:1H-events_highpri]
     78 ?        I<     0:00 [ipv6_addrconf]
     87 ?        I<     0:00 [kstrp]
     90 ?        I<     0:00 [zswap-shrink]
     91 ?        D<     0:01 [kworker/u17:0+i915_flip]
    142 ?        I<     0:00 [ata_sff]
    143 ?        S      0:00 [scsi_eh_0]
    144 ?        I<     0:00 [kworker/3:1H-events_highpri]
    145 ?        I<     0:00 [scsi_tmf_0]
    146 ?        S      0:00 [scsi_eh_1]
    148 ?        I<     0:00 [scsi_tmf_1]
    149 ?        S      0:00 [scsi_eh_2]
    150 ?        I<     0:00 [scsi_tmf_2]
    151 ?        S      0:00 [scsi_eh_3]
    152 ?        I<     0:00 [scsi_tmf_3]
    153 ?        S      0:00 [scsi_eh_4]
    154 ?        I<     0:00 [scsi_tmf_4]
    155 ?        S      0:00 [scsi_eh_5]
    156 ?        I<     0:00 [scsi_tmf_5]
    161 ?        S      0:00 [card0-crtc0]
    162 ?        S      0:00 [card0-crtc1]
    167 ?        I<     0:00 [nvkm-disp]
    168 ?        I<     0:00 [ttm_swap]
    169 ?        S      0:00 [card1-crtc0]
    170 ?        S      0:00 [card1-crtc1]
    172 ?        I      0:01 [kworker/0:2-events]
    211 ?        S      0:00 [jbd2/sda1-8]
    212 ?        I<     0:00 [ext4-rsv-conver]
    251 ?        Ss     0:00 /lib/systemd/systemd-journald
    281 ?        Ss     0:00 /lib/systemd/systemd-udevd
    353 ?        Ssl    0:00 /lib/systemd/systemd-timesyncd
    361 ?        Ss     0:00 /usr/sbin/haveged --Foreground --verbose=1
    405 ?        S      0:00 [watchdogd]
    477 ?        S      0:00 [irq/29-mei_me]
    484 ?        I<     0:00 [cfg80211]
    486 ?        I<     0:00 [kmemstick]
    507 ?        Ssl    0:00 /usr/libexec/accounts-daemon
    510 ?        Ss     0:01 avahi-daemon: running [debian.local]
    514 ?        Ss     0:00 /usr/sbin/cron -f
    515 ?        Ss     0:05 /usr/bin/dbus-daemon --system --address=systemd
    516 ?        Ssl    0:09 /usr/sbin/NetworkManager --no-daemon
    518 ?        Ssl    0:00 /usr/libexec/polkitd --no-debug
    519 ?        Ssl    0:00 /usr/sbin/rsyslogd -n -iNONE
    522 ?        Ss     0:00 /usr/sbin/smartd -n
    539 ?        Ss     0:00 /lib/systemd/systemd-logind
    542 ?        Ssl    0:03 /usr/libexec/udisks2/udisksd
    546 ?        Ss     0:02 /sbin/wpa_supplicant -u -s -O /run/wpa_supplica
    551 ?        S      0:00 avahi-daemon: chroot helper
    567 ?        I<     0:00 [cryptd]
    665 ?        Ssl    0:00 /usr/sbin/ModemManager
    711 ?        Ss     0:00 /usr/sbin/cupsd -l
    715 ?        Ssl    0:00 /usr/bin/python3 /usr/share/unattended-upgrades
    723 ?        Ssl    0:00 /usr/bin/sddm
    725 ?        Ssl    0:00 /usr/libexec/colord
    727 ?        Ss     0:00 sshd: /usr/sbin/sshd -D [listener] 0 of 10-100 
    741 tty7     Ssl+   0:55 /usr/lib/xorg/Xorg -nolisten tcp -auth /var/run
    825 ?        I<     0:00 [iprt-VBoxWQueue]
    827 ?        S      0:00 [iprt-VBoxTscThr]
    830 ?        Ssl    0:00 /usr/sbin/cups-browsed
    916 ?        SNsl   0:00 /usr/libexec/rtkit-daemon
    941 ?        I<     0:00 [kworker/u17:1]
    953 ?        Ss     0:00 /usr/sbin/smbd --foreground --no-process-group
    955 ?        S      0:00 /usr/sbin/smbd --foreground --no-process-group
    956 ?        S      0:00 /usr/sbin/smbd --foreground --no-process-group
    958 ?        S      0:00 /usr/sbin/smbd --foreground --no-process-group
    980 ?        S      0:00 /usr/lib/x86_64-linux-gnu/sddm/sddm-helper --so
    981 ?        I      0:01 [kworker/1:1-events]
    983 ?        Ss     0:00 /lib/systemd/systemd --user
    985 ?        S      0:00 (sd-pam)
   1004 ?        S<sl   0:00 /usr/bin/pipewire
   1005 ?        S<sl   0:00 /usr/bin/pulseaudio --daemonize=no --log-target
   1008 ?        Ss     0:02 /usr/bin/dbus-daemon --session --address=system
   1010 ?        S<l    0:00 /usr/bin/pipewire-media-session
   1013 ?        Sl     0:00 /usr/bin/kwalletd5 --pam-login 7 3
   1014 ?        Sl     0:00 /usr/bin/startplasma-x11
   1073 ?        Ss     0:00 /usr/bin/ssh-agent /usr/bin/im-launch /usr/bin/
   1090 ?        Sl     0:00 /usr/bin/fcitx -d
   1097 ?        Ss     0:00 /usr/bin/dbus-daemon --syslog --fork --print-pi
   1101 ?        SN     0:00 /usr/bin/fcitx-dbus-watcher unix:abstract=/tmp/
   1122 ?        S      0:00 /usr/lib/x86_64-linux-gnu/libexec/kf5/start_kde
   1123 ?        Ss     0:00 kdeinit5: Running...
   1130 ?        Sl     0:00 /usr/lib/x86_64-linux-gnu/libexec/kf5/klauncher
   1134 ?        I      0:03 [kworker/3:0-events]
   1152 ?        I<     0:00 [kworker/0:2H-events_highpri]
   1154 ?        Sl     0:05 /usr/bin/kded5
   1156 ?        Sl     0:01 /opt/sogoupinyin/files/bin/sogoupinyinService
   1162 ?        Sl     0:48 /usr/bin/kwin_x11
   1165 ?        Sl     0:00 /usr/libexec/pulse/gsettings-helper
   1176 ?        Sl     0:00 /usr/libexec/dconf-service
   1180 ?        S      0:00 /usr/bin/xsettingsd
   1205 ?        Ssl    0:01 /usr/libexec/upowerd
   1207 ?        Sl     0:00 /usr/lib/x86_64-linux-gnu/libexec/kactivitymana
   1217 ?        Ssl    0:03 /usr/bin/kglobalaccel5
   1232 ?        Sl     0:00 /usr/bin/ksmserver
   1248 ?        Sl     0:33 /usr/bin/plasmashell
   1250 ?        Sl     0:00 /usr/bin/xembedsniproxy
   1252 ?        Sl     0:00 /usr/lib/x86_64-linux-gnu/libexec/polkit-kde-au
   1254 ?        Sl     0:00 /usr/bin/kaccess
   1272 ?        Sl     0:00 /usr/bin/gmenudbusmenuproxy
   1274 ?        Sl     0:03 /usr/lib/x86_64-linux-gnu/libexec/kdeconnectd
   1281 ?        Sl     0:03 /usr/lib/x86_64-linux-gnu/libexec/DiscoverNotif
   1311 ?        Sl     0:13 /opt/sogoupinyin/files/bin/sogoupinyinService-w
   1339 ?        Ssl    0:04 /usr/libexec/packagekitd
   1356 ?        Sl     0:00 /usr/bin/korgac -session 10c5d36269000163594014
   1370 ?        Sl     0:00 /usr/lib/x86_64-linux-gnu/libexec/kf5/kscreen_b
   1371 ?        Ss     0:00 /usr/libexec/bluetooth/obexd
   1380 ?        Sl     0:00 /usr/libexec/geoclue-2.0/demos/agent
   1383 ?        Sl     0:00 /usr/lib/x86_64-linux-gnu/libexec/org_kde_power
   1388 ?        Sl     0:00 /usr/libexec/at-spi-bus-launcher --launch-immed
   1397 ?        S      0:00 /usr/bin/dbus-daemon --config-file=/usr/share/d
   1402 ?        Sl     0:01 /usr/bin/akonadi_control
   1424 ?        Sl     0:02 /usr/bin/akonadiserver
   1434 ?        Sl     0:06 /usr/sbin/mysqld --defaults-file=/home/zhong/.l
   1457 ?        Sl     0:00 /usr/bin/akonadi_akonotes_resource --identifier
   1458 ?        Sl     0:00 /usr/bin/akonadi_birthdays_resource --identifie
   1459 ?        Sl     0:00 /usr/bin/akonadi_contacts_resource --identifier
   1460 ?        Sl     0:00 /usr/bin/akonadi_ical_resource --identifier ako
   1461 ?        SLl    0:05 /usr/bin/akonadi_imap_resource --identifier ako
   1462 ?        SNl    0:00 /usr/bin/akonadi_indexing_agent --identifier ak
   1464 ?        Sl     0:00 /usr/bin/akonadi_maildir_resource --identifier 
   1467 ?        Sl     0:03 /usr/bin/akonadi_maildispatcher_agent --identif
   1469 ?        Sl     0:00 /usr/bin/akonadi_migration_agent --identifier a
   1470 ?        Sl     0:00 /usr/bin/akonadi_newmailnotifier_agent --identi
   1474 ?        Sl     0:03 /usr/bin/akonadi_notes_agent --identifier akona
   1655 ?        Ssl    0:00 /usr/libexec/xdg-desktop-portal
   1663 ?        Ssl    0:00 /usr/libexec/xdg-document-portal
   1668 ?        Ssl    0:00 /usr/libexec/xdg-permission-store
   1673 ?        Ss     0:00 fusermount -o rw,nosuid,nodev,fsname=portal,aut
   1682 ?        Ssl    0:02 /usr/libexec/xdg-desktop-portal-gtk
   1697 ?        Sl     0:00 /usr/libexec/at-spi2-registryd --use-gnome-sess
   1968 ?        S      0:00 file.so [kdeinit5] file local:/run/user/1000/kl
   1976 ?        Sl     0:03 /usr/bin/dolphin
   2341 ?        S      0:00 /usr/lib/cups/notifier/dbus dbus://
   2342 ?        S      0:00 /usr/lib/cups/notifier/dbus dbus://
   2344 ?        Sl     0:03 /usr/bin/kde-add-printer --add-printer
   3318 ?        I      0:01 [kworker/0:1-events]
   3654 ?        I      0:00 [kworker/u16:0-flush-8:0]
   3689 ?        I      0:00 [kworker/u16:2-i915]
   3711 ?        I      0:00 [kworker/1:0-events]
   3743 ?        I      0:00 [kworker/3:2]
   3750 ?        I      0:00 [kworker/2:0-events]
   3755 ?        I      0:00 [kworker/u16:1-events_unbound]
   3797 ?        I      0:00 [kworker/u16:3-flush-8:0]
   3830 ?        I      0:00 [kworker/2:1-events]
   3831 ?        I      0:00 [kworker/2:2-events]
   3832 ?        I      0:00 [kworker/0:0-events]
   3833 ?        I      0:00 [kworker/1:2]
   3834 ?        Sl     0:19 /opt/microsoft/msedge/msedge --enable-crashpad
   3840 ?        S      0:00 cat
   3841 ?        S      0:00 cat
   3843 ?        Sl     0:00 /opt/microsoft/msedge/msedge_crashpad_handler -
   3845 ?        Sl     0:00 /opt/microsoft/msedge/msedge_crashpad_handler -
   3851 ?        S      0:00 /opt/microsoft/msedge/msedge --type=zygote --no
   3852 ?        S      0:00 /opt/microsoft/msedge/msedge --type=zygote --en
   3853 ?        S      0:00 /opt/microsoft/msedge/nacl_helper
   3856 ?        S      0:00 /opt/microsoft/msedge/msedge --type=zygote --en
   3932 ?        Rl     0:19 /opt/microsoft/msedge/msedge --type=gpu-process
   3936 ?        Sl     0:03 /opt/microsoft/msedge/msedge --type=utility --u
   3944 ?        Sl     0:00 /opt/microsoft/msedge/msedge --type=utility --u
   4006 ?        Sl     0:00 /opt/microsoft/msedge/msedge --type=renderer --
   4029 ?        Sl     0:00 /opt/microsoft/msedge/msedge --type=renderer --
   4046 ?        Sl     0:00 /opt/microsoft/msedge/msedge --type=renderer --
   4144 ?        Sl     0:37 /opt/microsoft/msedge/msedge --type=renderer --
   4159 ?        Sl     0:00 /opt/microsoft/msedge/msedge --type=utility --u
   4275 ?        Sl     0:11 /opt/microsoft/msedge/msedge --type=renderer --
   4287 ?        Sl     0:00 /opt/microsoft/msedge/msedge --type=renderer --
   4302 ?        Rl     0:00 /usr/bin/konsole
   4313 pts/1    Ss     0:00 /bin/bash
   4317 pts/1    R+     0:00 ps -ax


有时一个进程启动另一个进程,使第一个进程成为第二个进程的父进程。pstree -psn命令是一个很好的工具,可以让你看到系统中进程的“家谱”。

zhong@debian:~$ pstree -psn
systemd(1)─┬─systemd-journal(251)
           ├─systemd-udevd(281)
           ├─systemd-timesyn(353)───{systemd-timesyn}(408)
           ├─haveged(361)
           ├─accounts-daemon(507)─┬─{accounts-daemon}(531)
           │                      └─{accounts-daemon}(614)
           ├─avahi-daemon(510)───avahi-daemon(551)
           ├─cron(514)
           ├─dbus-daemon(515)
           ├─NetworkManager(516)─┬─{NetworkManager}(586)
           │                     └─{NetworkManager}(620)
           ├─polkitd(518)─┬─{polkitd}(538)
           │              └─{polkitd}(615)
           ├─rsyslogd(519)─┬─{rsyslogd}(548)
           │               ├─{rsyslogd}(549)
           │               └─{rsyslogd}(556)
           ├─smartd(522)
           ├─systemd-logind(539)
           ├─udisksd(542)─┬─{udisksd}(572)
           │              ├─{udisksd}(618)
           │              ├─{udisksd}(695)
           │              └─{udisksd}(756)
           ├─wpa_supplicant(546)
           ├─ModemManager(665)─┬─{ModemManager}(699)
           │                   └─{ModemManager}(703)
           ├─cupsd(711)─┬─dbus(2341)
           │            └─dbus(2342)
           ├─unattended-upgr(715)───{unattended-upgr}(814)
           ├─sddm(723)─┬─{sddm}(735)
           │           ├─Xorg(741)─┬─{Xorg}(837)
           │           │           ├─{Xorg}(838)
           │           │           ├─{Xorg}(839)
           │           │           ├─{Xorg}(840)
           │           │           ├─{Xorg}(872)
           │           │           ├─{Xorg}(873)
           │           │           ├─{Xorg}(874)
           │           │           ├─{Xorg}(875)
           │           │           ├─{Xorg}(876)
           │           │           ├─{Xorg}(877)
           │           │           ├─{Xorg}(878)
           │           │           ├─{Xorg}(879)
           │           │           └─{Xorg}(887)
           │           └─sddm-helper(980)───startplasma-x11(1014)─┬─ssh-age+
           │                                                      └─{startp+
           ├─colord(725)─┬─{colord}(731)
           │             └─{colord}(737)
           ├─sshd(727)
           ├─cups-browsed(830)─┬─{cups-browsed}(835)
           │                   └─{cups-browsed}(836)
           ├─rtkit-daemon(916)─┬─{rtkit-daemon}(917)
           │                   └─{rtkit-daemon}(918)
           ├─smbd(953)─┬─smbd-notifyd(955)
           │           ├─cleanupd(956)
           │           └─lpqd(958)
           ├─systemd(983)─┬─(sd-pam)(985)
           │              ├─pipewire(1004)─┬─{pipewire}(1006)
           │              │                └─pipewire-media-(1010)───{pipew+
           │              ├─pulseaudio(1005)─┬─{pulseaudio}(1163)
           │              │                  ├─{pulseaudio}(1164)
           │              │                  └─gsettings-helpe(1165)─┬─{gse+
           │              │                                          ├─{gse+
           │              │                                          └─{gse+
           │              ├─dbus-daemon(1008)
           │              ├─dconf-service(1176)─┬─{dconf-service}(1177)
           │              │                     └─{dconf-service}(1178)
           │              ├─kactivitymanage(1207)─┬─{kactivitymanage}(1209)
           │              │                       ├─{kactivitymanage}(1210)
           │              │                       ├─{kactivitymanage}(1213)
           │              │                       ├─{kactivitymanage}(1214)
           │              │                       └─{kactivitymanage}(1215)
           │              ├─kglobalaccel5(1217)─┬─{kglobalaccel5}(1220)
           │              │                     └─{kglobalaccel5}(1234)
           │              ├─kscreen_backend(1370)─┬─{kscreen_backend}(1374)
           │              │                       └─{kscreen_backend}(1376)
           │              ├─obexd(1371)
           │              ├─xdg-desktop-por(1655)─┬─{xdg-desktop-por}(1660)
           │              │                       ├─{xdg-desktop-por}(1661)
           │              │                       ├─{xdg-desktop-por}(1703)
           │              │                       ├─{xdg-desktop-por}(1704)
           │              │                       └─{xdg-desktop-por}(1705)
           │              ├─xdg-document-po(1663)─┬─{xdg-document-po}(1666)
           │              │                       ├─{xdg-document-po}(1667)
           │              │                       ├─fusermount(1673)
           │              │                       ├─{xdg-document-po}(1675)
           │              │                       ├─{xdg-document-po}(1676)
           │              │                       └─{xdg-document-po}(1677)
           │              ├─xdg-permission-(1668)─┬─{xdg-permission-}(1669)
           │              │                       └─{xdg-permission-}(1671)
           │              └─xdg-desktop-por(1682)─┬─{xdg-desktop-por}(1693)
           │                                      ├─{xdg-desktop-por}(1694)
           │                                      └─{xdg-desktop-por}(1700)
           ├─kwalletd5(1013)─┬─{kwalletd5}(1277)
           │                 └─{kwalletd5}(1329)
           ├─fcitx(1090)─┬─{fcitx}(1140)
           │             └─{fcitx}(1141)
           ├─dbus-daemon(1097)
           ├─fcitx-dbus-watc(1101)
           ├─start_kdeinit(1122)
           ├─kdeinit5(1123)─┬─klauncher(1130)─┬─{klauncher}(1131)
           │                │                 └─{klauncher}(1132)
           │                └─file.so(1968)
           ├─kded5(1154)─┬─{kded5}(1158)
           │             ├─{kded5}(1159)
           │             ├─{kded5}(1171)
           │             ├─{kded5}(1172)
           │             ├─{kded5}(1173)
           │             ├─{kded5}(1359)
           │             └─konsole(4302)─┬─{konsole}(4303)
           │                             ├─{konsole}(4304)
           │                             ├─{konsole}(4305)
           │                             ├─{konsole}(4306)
           │                             ├─{konsole}(4307)
           │                             ├─{konsole}(4308)
           │                             └─bash(4313)───pstree(4320)
           ├─sogoupinyinServ(1156)─┬─{sogoupinyinServ}(1157)
           │                       ├─{sogoupinyinServ}(1160)
           │                       ├─{sogoupinyinServ}(1189)
           │                       ├─{sogoupinyinServ}(1190)
           │                       ├─{sogoupinyinServ}(1191)
           │                       ├─{sogoupinyinServ}(1192)
           │                       ├─{sogoupinyinServ}(1840)
           │                       ├─{sogoupinyinServ}(1841)
           │                       ├─{sogoupinyinServ}(1842)
           │                       └─{sogoupinyinServ}(1843)
           ├─kwin_x11(1162)─┬─{kwin_x11}(1186)
           │                ├─{kwin_x11}(1196)
           │                ├─{kwin_x11}(1200)
           │                ├─{kwin_x11}(1201)
           │                ├─{kwin_x11}(1202)
           │                ├─{kwin_x11}(1203)
           │                ├─{kwin_x11}(1259)
           │                ├─{kwin_x11}(1361)
           │                └─{kwin_x11}(1989)
           ├─xsettingsd(1180)
           ├─upowerd(1205)─┬─{upowerd}(1211)
           │               └─{upowerd}(1212)
           ├─ksmserver(1232)─┬─{ksmserver}(1243)
           │                 ├─{ksmserver}(1246)
           │                 └─korgac(1356)─┬─{korgac}(1368)
           │                                ├─{korgac}(1375)
           │                                ├─{korgac}(1399)
           │                                └─{korgac}(1404)
           ├─plasmashell(1248)─┬─{plasmashell}(1269)
           │                   ├─{plasmashell}(1278)
           │                   ├─{plasmashell}(1321)
           │                   ├─{plasmashell}(1322)
           │                   ├─{plasmashell}(1323)
           │                   ├─{plasmashell}(1325)
           │                   ├─{plasmashell}(1398)
           │                   ├─{plasmashell}(1456)
           │                   ├─{plasmashell}(1468)
           │                   ├─{plasmashell}(1551)
           │                   ├─{plasmashell}(1555)
           │                   ├─{plasmashell}(1612)
           │                   ├─dolphin(1976)─┬─{dolphin}(1977)
           │                   │               ├─{dolphin}(1978)
           │                   │               ├─{dolphin}(1979)
           │                   │               ├─{dolphin}(1980)
           │                   │               ├─{dolphin}(1981)
           │                   │               ├─{dolphin}(1982)
           │                   │               └─{dolphin}(1987)
           │                   ├─{plasmashell}(2426)
           │                   ├─{plasmashell}(3097)
           │                   └─msedge(3834)─┬─cat(3840)
           │                                  ├─cat(3841)
           │                                  ├─{msedge}(3849)
           │                                  ├─msedge(3851)───msedge(3932)+++
           │                                  ├─msedge(3852)─┬─nacl_helper(+
           │                                  │              └─msedge(3856)+++
           │                                  ├─{msedge}(3857)
           │                                  ├─{msedge}(3858)
           │                                  ├─{msedge}(3859)
           │                                  ├─{msedge}(3863)
           │                                  ├─{msedge}(3864)
           │                                  ├─{msedge}(3865)
           │                                  ├─{msedge}(3866)
           │                                  ├─{msedge}(3867)
           │                                  ├─{msedge}(3868)
           │                                  ├─{msedge}(3869)
           │                                  ├─{msedge}(3870)
           │                                  ├─{msedge}(3874)
           │                                  ├─{msedge}(3875)
           │                                  ├─{msedge}(3876)
           │                                  ├─{msedge}(3877)
           │                                  ├─{msedge}(3878)
           │                                  ├─{msedge}(3879)
           │                                  ├─{msedge}(3880)
           │                                  ├─{msedge}(3881)
           │                                  ├─{msedge}(3882)
           │                                  ├─{msedge}(3883)
           │                                  ├─{msedge}(3884)
           │                                  ├─{msedge}(3885)
           │                                  ├─{msedge}(3886)
           │                                  ├─{msedge}(3887)
           │                                  ├─{msedge}(3888)
           │                                  ├─{msedge}(3889)
           │                                  ├─{msedge}(3890)
           │                                  ├─{msedge}(3891)
           │                                  ├─{msedge}(3892)
           │                                  ├─{msedge}(3893)
           │                                  ├─{msedge}(3894)
           │                                  ├─{msedge}(3895)
           │                                  ├─{msedge}(3896)
           │                                  ├─{msedge}(3897)
           │                                  ├─{msedge}(3898)
           │                                  ├─{msedge}(3899)
           │                                  ├─{msedge}(3900)
           │                                  ├─{msedge}(3901)
           │                                  ├─{msedge}(3902)
           │                                  ├─{msedge}(3903)
           │                                  ├─{msedge}(3904)
           │                                  ├─{msedge}(3905)
           │                                  ├─{msedge}(3906)
           │                                  ├─{msedge}(3907)
           │                                  ├─{msedge}(3908)
           │                                  ├─{msedge}(3909)
           │                                  ├─{msedge}(3910)
           │                                  ├─{msedge}(3911)
           │                                  ├─{msedge}(3912)
           │                                  ├─{msedge}(3913)
           │                                  ├─{msedge}(3914)
           │                                  ├─{msedge}(3915)
           │                                  ├─{msedge}(3916)
           │                                  ├─{msedge}(3917)
           │                                  ├─{msedge}(3918)
           │                                  ├─{msedge}(3919)
           │                                  ├─{msedge}(3920)
           │                                  ├─{msedge}(3921)
           │                                  ├─{msedge}(3922)
           │                                  ├─{msedge}(3923)
           │                                  ├─{msedge}(3924)
           │                                  ├─{msedge}(3925)
           │                                  ├─{msedge}(3926)
           │                                  ├─{msedge}(3927)
           │                                  ├─{msedge}(3928)
           │                                  ├─{msedge}(3929)
           │                                  ├─{msedge}(3930)
           │                                  ├─{msedge}(3931)
           │                                  ├─{msedge}(3933)
           │                                  ├─{msedge}(3934)
           │                                  ├─{msedge}(3935)
           │                                  ├─msedge(3936)─┬─{msedge}(393+
           │                                  │              ├─{msedge}(393+
           │                                  │              ├─{msedge}(394+
           │                                  │              ├─{msedge}(394+
           │                                  │              ├─{msedge}(394+
           │                                  │              └─{msedge}(408+
           │                                  ├─{msedge}(3943)
           │                                  ├─{msedge}(3951)
           │                                  ├─{msedge}(3954)
           │                                  ├─{msedge}(3955)
           │                                  ├─{msedge}(3956)
           │                                  ├─{msedge}(3958)
           │                                  ├─{msedge}(4017)
           │                                  ├─{msedge}(4078)
           │                                  └─{msedge}(4156)
           ├─xembedsniproxy(1250)─┬─{xembedsniproxy}(1255)
           │                      └─{xembedsniproxy}(1260)
           ├─polkit-kde-auth(1252)─┬─{polkit-kde-auth}(1257)
           │                       ├─{polkit-kde-auth}(1287)
           │                       ├─{polkit-kde-auth}(1297)
           │                       ├─{polkit-kde-auth}(1298)
           │                       ├─{polkit-kde-auth}(2081)
           │                       ├─{polkit-kde-auth}(2082)
           │                       ├─{polkit-kde-auth}(2083)
           │                       └─{polkit-kde-auth}(2084)
           ├─kaccess(1254)─┬─{kaccess}(1262)
           │               └─{kaccess}(1293)
           ├─gmenudbusmenupr(1272)─┬─{gmenudbusmenupr}(1302)
           │                       └─{gmenudbusmenupr}(1331)
           ├─kdeconnectd(1274)─┬─{kdeconnectd}(1313)
           │                   ├─{kdeconnectd}(1333)
           │                   └─{kdeconnectd}(1343)
           ├─DiscoverNotifie(1281)─┬─{DiscoverNotifie}(1308)
           │                       ├─{DiscoverNotifie}(1335)
           │                       └─{DiscoverNotifie}(1771)
           ├─sogoupinyinServ(1311)─┬─{sogoupinyinServ}(1314)
           │                       └─{sogoupinyinServ}(1334)
           ├─packagekitd(1339)─┬─{packagekitd}(1342)
           │                   └─{packagekitd}(1344)
           ├─agent(1380)─┬─{agent}(1384)
           │             └─{agent}(1387)
           ├─org_kde_powerde(1383)─┬─{org_kde_powerde}(1400)
           │                       ├─{org_kde_powerde}(1405)
           │                       ├─{org_kde_powerde}(1407)
           │                       └─{org_kde_powerde}(1408)
           ├─at-spi-bus-laun(1388)─┬─{at-spi-bus-laun}(1391)
           │                       ├─{at-spi-bus-laun}(1392)
           │                       ├─{at-spi-bus-laun}(1396)
           │                       └─dbus-daemon(1397)
           ├─akonadi_control(1402)─┬─{akonadi_control}(1406)
           │                       ├─{akonadi_control}(1417)
           │                       ├─akonadiserver(1424)─┬─{akonadiserver}(+
           │                       │                     ├─mysqld(143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konadiserver}(+
           │                       │                     ├─{akonadiserver}(+
           │                       │                     ├─{akonadiserver}(+
           │                       │                     ├─{akonadiserver}(+
           │                       │                     ├─{akonadiserver}(+
           │                       │                     ├─{akonadiserver}(+
           │                       │                     ├─{akonadiserver}(+
           │                       │                     ├─{akonadiserver}(+
           │                       │                     ├─{akonadiserver}(+
           │                       │                     ├─{akonadiserver}(+
           │                       │                     ├─{akonadiserver}(+
           │                       │                     ├─{akonadiserver}(+
           │                       │                     ├─{akonadiserver}(+
           │                       │                     ├─{akonadiserver}(+
           │                       │                     ├─{akonadiserver}(+
           │                       │                     ├─{akonadiserver}(+
           │                       │                     ├─{akonadiserver}(+
           │                       │                     ├─{akonadiserver}(+
           │                       │                     ├─{akonadiserver}(+
           │                       │                     ├─{akonadiserver}(+
           │                       │                     ├─{akonadiserver}(+
           │                       │                     └─{akonadiserver}(+
           │                       ├─{akonadi_control}(1425)
           │                       ├─{akonadi_control}(1426)
           │                       ├─akonadi_akonote(1457)─┬─{akonadi_akono+
           │                       │                       ├─{akonadi_akono+
           │                       │                       └─{akonadi_akono+
           │                       ├─akonadi_birthda(1458)─┬─{akonadi_birth+
           │                       │                       ├─{akonadi_birth+
           │                       │                       └─{akonadi_birth+
           │                       ├─akonadi_contact(1459)─┬─{akonadi_conta+
           │                       │                       ├─{akonadi_conta+
           │                       │                       └─{akonadi_conta+
           │                       ├─akonadi_ical_re(1460)─┬─{akonadi_ical_+
           │                       │                       ├─{akonadi_ical_+
           │                       │                       └─{akonadi_ical_+
           │                       ├─akonadi_imap_re(1461)─┬─{akonadi_imap_+
           │                       │                       ├─{akonadi_imap_+
           │                       │                       ├─{akonadi_imap_+
           │                       │                       ├─{akonadi_imap_+
           │                       │                       ├─{akonadi_imap_+
           │                       │                       ├─{akonadi_imap_+
           │                       │                       ├─{akonadi_imap_+
           │                       │                       ├─{akonadi_imap_+
           │                       │                       ├─{akonadi_imap_+
           │                       │                       └─{akonadi_imap_+
           │                       ├─akonadi_indexin(1462)─┬─{akonadi_index+
           │                       │                       ├─{akonadi_index+
           │                       │                       └─{akonadi_index+
           │                       ├─akonadi_maildir(1464)─┬─{akonadi_maild+
           │                       │                       ├─{akonadi_maild+
           │                       │                       └─{akonadi_maild+
           │                       ├─akonadi_maildis(1467)─┬─{akonadi_maild+
           │                       │                       ├─{akonadi_maild+
           │                       │                       ├─{akonadi_maild+
           │                       │                       └─{akonadi_maild+
           │                       ├─akonadi_migrati(1469)─┬─{akonadi_migra+
           │                       │                       ├─{akonadi_migra+
           │                       │                       └─{akonadi_migra+
           │                       ├─akonadi_newmail(1470)─┬─{akonadi_newma+
           │                       │                       ├─{akonadi_newma+
           │                       │                       ├─{akonadi_newma+
           │                       │                       └─{akonadi_newma+
           │                       └─akonadi_notes_a(1474)─┬─{akonadi_notes+
           │                                               ├─{akonadi_notes+
           │                                               ├─{akonadi_notes+
           │                                               ├─{akonadi_notes+
           │                                               └─{akonadi_notes+
           ├─at-spi2-registr(1697)─┬─{at-spi2-registr}(1701)
           │                       └─{at-spi2-registr}(1702)
           ├─kde-add-printer(2344)─┬─{kde-add-printer}(2345)
           │                       ├─{kde-add-printer}(2346)
           │                       ├─{kde-add-printer}(2347)
           │                       ├─{kde-add-printer}(2370)
           │                       ├─{kde-add-printer}(2371)
           │                       ├─{kde-add-printer}(2372)
           │                       └─{kde-add-printer}(2373)
           ├─msedge_crashpad(3843)─┬─{msedge_crashpad}(3847)
           │                       └─{msedge_crashpad}(3848)
           └─msedge_crashpad(3845)───{msedge_crashpad}(3846)
zhong@debian:~$ sudo kill 3834
[sudo] zhong 的密码:
zhong@debian:~$ 

每个进程在系统中都会被分配一个编号。进程编号(PID)1 被分配给启动过程中执行的第一个进程,PID 1 之后的每一个进程都是它的子孙。PID 1 进程是初始化进程,在大多数新版本的 Linux 中,它只是一个指向 systemd 程序的符号链接。

要杀死一个僵尸进程,比如从进程列表(进程表)中删除其名称,你必须杀死其父进程。例如,如果 PID 3851 是一个僵尸进程,而它的父进程是 PID 3834,那么要杀死僵尸进程(3851),就必须结束父进程(3834),使用命令:sudo kill 3834。

我对僵尸的最后一句警告:在杀死父进程时要非常小心。如果一个进程的父进程是 PID 1,而你杀了它,你就会重新启动自己!

linux下文件夹的创建、复制、剪切、重命名、清空和删除命令

在home目录下有wwwroot目录,wwwroot下有sinozzz目录,即/home/wwwroot/sinozzz

一、目录创建

在/home/wwwroot目录下新建一个sinozzz123的文件夹

mkdir /home/wwwroot/sinozzz123

二、目录复制

1.把/home/wwwroot/sinozzz里面的文件和文件夹等复制到home/wwwroot/sinozzz123目录下

cp -rf /home/wwwroot/sinozzz/* /home/wwwroot/sinozzz123

2.把/home/wwwroot/sinozzz123/abc/下的文件夹和文件复制到home/wwwroot/sinozzz123目录下

cp -rf /home/wwwroot/sinozzz123/abc/* /home/wwwroot/sinozzz123

3.把/home/wwwroot/sinozzz目录复制到/home/wwwroot/sinozzz123目录下,即把sinozzz复制变成sinozzz123的子目录,变成/home/wwwroot/sinozzz123/sinozzz的路径

cp -rf /home/wwwroot/sinozzz /home/wwwroot/sinozzz123

三、目录剪切

1.使用mv命令剪切文件。

如需要将/home/wwwroot/sinozzz123/music/目录下的1.mp3文件剪切到/home/wwwroot/sinozzz123/abc目录下,执行下面的命令即可:

# mv /home/wwwroot/sinozzz123/music/1.mp3 /home/wwwroot/sinozzz123/abc

2.使用mv命令剪切文件夹。

把/home/wwwroot/sinozzz123/soft文件夹剪切到/home/wwwroot/sinozzz123/abc目录下

# mv /home/wwwroot/sinozzz123/soft /home/wwwroot/sinozzz123/abc

3.使用mv命令剪切文件夹和文件

把/home/wwwroot/sinozzz123/photo/下的文件夹和文件剪切到/home/wwwroot/sinozzz123/abc目录下

# mv /home/wwwroot/sinozzz123/photo/* /home/wwwroot/sinozzz123/abc

四、目录重命名

在linux下,移动文件跟重命名都是同一个命令,mv(就是move的意思)

命令: mv 源文件名 目标文件名

1.把/home/wwwroot/sinozzz123/index.htm重命名为/home/wwwroot/sinozzz123/index.html

# mv /home/wwwroot/sinozzz123/index.htm /home/wwwroot/sinozzz123/index.html

2.把/home/wwwroot/sinozzz123目录重命名为/home/wwwroot/sinozzz456

# mv /home/wwwroot/sinozzz123 /home/wwwroot/sinozzz456

五、目录删除

linux删除目录很简单,很多人还是习惯用rmdir,不过一旦目录非空,就陷入深深的苦恼之中,现在使用rm -rf命令即可。

直接rm就可以了,不过要加两个参数-rf

即:rm -rf   目录名字

-r 就是向下递归,不管有多少级目录,一并删除

-f 就是直接强行删除,不作任何提示的意思

1.删除文件使用实例:

rm -f /home/wwwroot/sinozzz456/index.html

将会强制删除/home/wwwroot/sinozzz456/index.html这个文件

2.清空文件夹实例:

rm -rf /home/wwwroot/sinozzz456/abc/*

将会强制删除/home/wwwroot/sinozzz456/abc目录下所有文件、文件夹,保留/home/wwwroot/sinozzz456/abc目录

3.删除文件夹实例:

rm -rf /home/wwwroot/sinozzz456

将会强制删除/home/wwwroot/sinozzz456目录以及其下所有文件、文件夹

需要提醒的是:使用这个rm -rf的时候一定要格外小心,linux没有回收站的

当然,rm还有更多的其他参数和用法,man rm就可以查看了

如果是在/home/wwwroot/目录下进行操作,则可以省去每个命令的/home/wwwroot/部分

Linux复制/剪切文件和文件夹

cp 命令既可以复制文件,也可以复制目录。我们先来看看如何复制文件,例如把桌面上的“君子不器.txt”文件不改名复制到 /opt目录下,打开终端,依次输入:

zhong@debian:~$ sudo -s
[sudo] zhong 的密码:
root@debian:/home/zhong# cp /home/zhong/桌面/君子不器.txt /opt/ 
root@debian:/home/zhong# 

如果需要改名复制,例如将桌面的“ 君子不器.txt ”文件,复制到 /opt 目录下并改名为“ junzibuqi.txt ”,则命令如下:

zhong@debian:/opt$ sudo -s
[sudo] zhong 的密码:
root@debian:/opt# cp /home/zhong/桌面/君子不器.txt /opt/junzibuqi.txt
root@debian:/opt# 

如果直接强行覆盖,则直接用cp;使用cp -i命令时,如果复制的目标位置已经存在同名的文件,则会提示是否覆盖,例如:

zhong@debian:/opt$ sudo -s
[sudo] zhong 的密码:
root@debian:/opt# cp /home/zhong/桌面/君子不器.txt /opt/junzibuqi.txt
root@debian:/opt# cp /home/zhong/桌面/君子不器.txt /opt/
root@debian:/opt# cp -i /home/zhong/桌面/君子不器.txt /opt/
cp:是否覆盖'/opt/君子不器.txt'? n
root@debian:/opt# cp -i /home/zhong/桌面/君子不器.txt /opt/
cp:是否覆盖'/opt/君子不器.txt'? y
root@debian:/opt# 

接下来我们看看如何复制目录,其实复制目录只需使用“-r”选项即可,例如把桌面的“wenjianjia”文件夹复制到/opt目录之下:

zhong@debian:~$ sudo -s
[sudo] zhong 的密码:
root@debian:/home/zhong# cp -r /home/zhong/桌面/wenjianjia /opt/
root@debian:/home/zhong# 

山木与雁

庄子行走于山中,看见一棵大树枝叶十分茂盛,伐木的人停留在树旁却不去动手砍伐。问他们是什么原因,伐木人说:“没有什么用处。”庄子说:“这棵树就是因为不成材而能够终享天年啊!”庄子走出山来,留宿在朋友家中。朋友高兴,叫童仆杀鹅款待他。童仆问主人:“一只能叫,一只不能叫,请问杀哪一只呢?”主人说:“杀那只不能叫的。”

第二天,弟子问庄子:“昨日遇见山中的大树,因为不成材而能终享天年,如今主人的鹅,因为不成材而被杀掉;先生你将怎样对待这繁复无序的人世呢?”庄子笑道:“我还是选择处于成材与不成材之间。对于这有用与无用之间的分寸太难把握,而且也不符合人生的规律,因而人活着难免拘束与劳累。假如能顺应自然而自由自在地游乐也就不是这样。没有赞誉没有诋毁,时而像龙一样腾飞时而像蛇一样蛰伏,跟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而不愿偏滞于某一方面;时而进取时而退缩,一切以顺作为度量,优游自得地生活在万物的初始状态,役使外物,却不被外物所役使,那么,怎么会受到外物的拘束和劳累呢?这就是神农、黄帝的处世原则。至于说到万物的真情,人类的传习,就不是这样的。有聚合也就有离析,有成功也就有毁灭;棱角锐利就会受到挫平,尊显就会受到倾覆,有所得就会失,贤能就会受到谋算,而无能也会受到欺侮,怎么可以一定要偏滞于某一方面呢!可悲啊!弟子们记住了,恐怕还只有归向于自然之道吧!”

感悟凡事必须看清事物的本质,掌握其内在规律,才能知道看似矛盾,实际合理。人们取舍的基本条件就是:利我!从这个故事看,很明显:对人有用的木材,砍!不能鸣叫用于看家的鹅,杀!会鸣叫看家的鹅,留着让它为人服务。注:古时,人们养鹅用来看家。雁:鹅就是由大雁驯化而来的。

linux删除文件夹或文件

一、rm命令格式:

rm [选项] 文件…

二、rm命令功能:

删除一个目录中的一个或多个文件或目录,如果没有使用- r选项,则rm不会删除目录。如果使用rm来删除文件,通常仍可以将该文件恢复原状。

三、rm命令参数:

-f:–force,强制删除,和 -i 选项相反,使用 -f,系统将不再询问,而是直接删除目标文件或目录。

-i:–interactive,和 -f 正好相反,在删除文件或目录之前,系统会给出提示信息,使用 -i 可以有效防止不小心删除有用的文件或目录。

-r:–recursive 递归删除,主要用于删除目录,可删除指定目录及包含的所有内容,包括所有的子目录和文件。

-v: –verbose 详细显示进行的步骤

–help 显示此帮助信息并退出

–version 输出版本信息并退出

linux删除目录很简单,很多人还是习惯用rmdir,不过一旦目录非空,就陷入深深的苦恼之中,现在使用rm -rf命令即可。

直接rm就可以了,不过要加两个参数-rf 即:rm -rf 目录名字

-r 就是向下递归,不管有多少级目录,一并删除

-f 就是直接强行删除,不作任何提示的意思

四、rm命令使用方法:

1、Linux删除文件夹命令

rm -rf /var/log/httpd/access

将会删除/var/log/httpd/access目录以及其下所有文件、文件夹

2、Linux删除文件命令

rm -f /var/log/httpd/access.log

将会强制删除/var/log/httpd/access.log这个文件

3、Linux批量删除文件命令

Linux中批量删除文件,可以直接执行删除命令:rm -rf 文件1 文件2 ……

其中参数 r 和 f :r是递归删除,比如你要删除某个目录,而目录里面还有子目录或者文件的话就要加r这个参数,f参数是强制删除的意思,另外,如果文件很多,可以通过通配符来批量删除,例如:rm -rf 1 就是删除所有以1开头的文件或目录,* 直接通配了任意数量的任意字符。

4、Linux删除隐藏文件命令

我们知道在linux下隐藏文件是以“.”开头的,单纯的使用ls命令是看不到的,需要加上“-a”参数才可以。Linux删除隐藏文件可以使用命令:rm -fr .*(删除当前目录下的所有隐藏文件), rm -f .tmp(删除tmp文件),rm -fr .tmp(删除tmp目录或者文件)

注意事项:使用这个rm -rf的时候一定要格外小心,linux没有回收站的。rm是一个危险的命令,使用的时候要特别当心,尤其对于新手,否则整个系统就会毁在这个命令(比如在/(根目录)下执行rm * -rf)。所以,我们在执行rm之前好先确认一下在哪个目录,到底要删除什么东西,操作时保持高度清醒的头脑。

补充说明:执行rm指令可删除文件或目录,如欲删除目录必须加上参数”-r”,否则预设仅会删除文件。

例如,使用rm -f删除文件夹中的“君子不器.txt”文件:

zhong@debian:/opt$ sudo -s
[sudo] zhong 的密码:
root@debian:/opt# cp -r /home/zhong/桌面/君子不器.txt ./
root@debian:/opt# rm -f /opt/君子不器.txt 
root@debian:/opt# 

使用rm -r删除一个文件夹:

zhong@debian:~$ sudo -s
[sudo] zhong 的密码:
root@debian:/home/zhong# rm -f /opt/wenjianjia 
rm: 无法删除 '/opt/wenjianjia': 是一个目录
root@debian:/home/zhong# rm -f /opt/wenjianjia/
rm: 无法删除 '/opt/wenjianjia/': 是一个目录
root@debian:/home/zhong# rm -r /opt/wenjianjia 
root@debian:/home/zhong# 
┌──(zhong㉿kali)-[/opt]
└─$ rm -r '/opt/Clash for Windows-0.19.11-x64-linux' 
rm: 无法删除 '/opt/Clash for Windows-0.19.11-x64-linux': 权限不够
                                                                                                             
┌──(zhong㉿kali)-[/opt]
└─$ sudo rm -r '/opt/Clash for Windows-0.19.11-x64-linux'            
[sudo] zhong 的密码:
                                                                                                             
┌──(zhong㉿kali)-[/opt]
└─$ 

post-removal脚本子进程返回错误状态1或2

今天在ubuntu kylin上安装了virtualbox, 后来我想删除了再装个新一点的,结果正常的情况下删除不了,我就把找到的virtualbox的目录全部都删除了,

再通过apt-get remove等命令就删除不了了,出现标题所示的错误

子进程 已安装 pre-removal 脚本 返回了错误号 1

在网上找了一圈,费了好大的劲才找到以下的解决方案,记录一下:

一、子进程 已安装 pre-removal 脚本 返回了错误号 1或2 解决办法:

sudo gedit /var/lib/dpkg/status

找到Package: <package name>,比如Package: vsftpd

删除这部分的描述,删到下个Package: XXX前就好。存档后,再进行操作就OK了。

二、子进程 已安装 post-installation 脚本 返回了错误号 1或2 解决办法:

sudo rm /var/lib/dpkg/info/<package name>.*

比如sudo rm /var/lib/dpkg/info/vsftpd.*,存档后,再进行操作就OK了。

论语-颜渊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约束自己使之符合礼的要求,就是仁。如果有一天大家都能做到这一点,仁道就会大行于天下了。仁与不仁全在自己,难道要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具体的办法和要求是什么?”孔子说:“不符合礼的不要看,不符合礼的不要听,不符合礼的不要说,不符合礼的不要做。”颜渊说:“我颜回虽然不够聪敏,但请让我按您的这些话去做吧。”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仲弓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出门要像去见重要宾客一样,使用民力要像承办重要祭祀一样。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在家里家外都不怨恨什么。”仲弓说:“我冉雍虽然不够聪敏,请让我按您的这些话去做吧!”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讱:出言缓慢谨慎)。”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已:停止、足够)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切乎?”

司马牛什么是仁。孔子说:“仁者语言迟缓,不轻易说话。”司马牛说:“语言迟缓、不轻易说话就是仁了吗?”孔子说:“做起来困难,能轻易说话吗?”

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司马牛问什么是君子。孔子说:“君子不忧愁,也不畏惧。”司马牛说:“不忧愁、不畏惧就算是君子了吗?”孔子说:“自我反省问心无愧,又有什么可忧愁畏惧的呢?”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司马牛忧伤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子夏说:“我听说‘死生有命,宝贵在天’。君子尽心做事而没有过失,对人谦恭而有礼貌。四海之内都是兄弟,君子怎么会担心没有兄弟呢?”

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zèn,1、谮,愬也。2、谮,谗也),肤受之(sù,诋毁、诬陷别人),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谮(像滴水润物般不易察觉的谗言)肤受之愬(像有切肤之痛那样的诽谤),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子张问什么是明。孔子说:“像滴水润物般不易觉察的谗言,像有切肤之痛那样的诽谤,在他那里行不通,可说是明了。像滴水润物般不易觉察的谗言,像有切肤之痛那样的诽谤,在他那里行不通,可以说是有远见了。”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子贡问为政之道。孔子说:“应当是粮食充足,军备充足,取信于民这些事吧。”子贡说:“如果不得已放弃三者中的一项,先放弃哪一项?”孔子说:“放弃军备。”子贡说:“如果不得已还得放弃一项,先放弃哪一项?”孔子说:“放弃粮食。人自古以来都有一死,没有民信,国将不立。”

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kuò,去了毛的皮)犹犬羊之鞟。”

棘子成说:“君子有其质就可以了,要文干什么?”子贡说:“您这样谈论君子,很可惜呀!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文和质是一样重要的。把毛去掉,虎豹之皮看起来就像犬羊之皮。”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按十分之一收取田税叫作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鲁哀公问有若:“年景不好,用度不足,怎么办?”有若说:“何不实行什一税?”鲁哀公说:“我按十分之二征税尚且不足,怎么能实行什一税呢?”有若说:“如果百姓富足了,您怎么会用度不足?如果百姓不足,您从哪里去得到足够的用度呢?”

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合理、合宜),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zhǐ,只,恰恰)以异。’”

子张问什么是崇德辨惑。孔子说:“坚持以忠信为本,使言行合乎道义,就是崇德。喜爱一个人时,就想让他生;厌恶一个人时,就想让他死。既想让他生,又想让他死,这就是惑。《诗经》上说‘诚不以富,亦祇以异(不能因为嫌贫爱富而放弃忠义,见异思迁)’,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齐景公问孔子为政之道。孔子说:“君尽君道,臣尽臣道,父尽父道,子尽子道。”齐景公说:“讲得好!诚然,如果君不像君,臣不像臣,父不像父,子不像子,即使有粮食,我怎么能吃得到呢?”

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子路无宿诺。

孔子说:“只言片语就可以解决诉讼纷争,大概只有仲由吧!”子路兑现诺言从不拖延。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孔子说:“听讼审案,我与别人一样。一定要使社会没有争执诉讼才好!”

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子张问为政之道。孔子说:“坚守职责,不要懈怠;履行职责,尽心尽力。”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成全别人的坏事。小人则相反。”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引导;带头)以正,孰敢不正?”

季康子问孔子为政之道。孔子回答说:“政,就是‘正’。您带头行‘正’,谁敢不‘正’呢?”

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

季康子苦于社会上盗贼太多,问策于孔子。孔子回答说:“假如您没有贪欲,即使奖赏他们,他们都不会去盗窃。”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季康子问孔子为政之道。他说:“诛杀恶人,以使人向善,怎么样?孔子回答说:“您为政,何必要用杀戮呢?您想为善,百姓就会跟着为善,君子之德像风一样,小人之德像草一样,风从草上吹过,草一定会随风倒下。”

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何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对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子张问:“士怎样做就可以通达于社会呢?”孔子说:“你所谓的通达是什么意思?”子张回答说:“为官邦国必有名气,不官卿大夫家也必有名气。”孔子说:“那是闻名,不是通达。所谓通达,本性正直好义,善于察言观色,洞察人情事理,遇事总是想到谦让于人。这样做,为官邦国定会通达,为官卿大夫家也定会通达。所谓有名气的一些人,表面上有仁有义,实际行动却背仁弃义,还自以为是仁人志士。这种人,为官邦国定会有名气,为官卿大夫家也定会有名气。”

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辨惑。”子曰:“善哉问!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攻其恶,勿攻人之恶,非修慝与?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

樊迟随同孔子在舞雩台下游览。樊迟说:“冒味地问您什么叫崇德、修慝(消除心中的恶念)、辨惑。”孔子说:“问得好!做事进争先尽力,分享成果时退到后边,这不是崇德吗?攻击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而不攻击别人缺点和错误,这不就是修慝吗?一生气就忘了自己和自己的亲人,这不就是惑吗?”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通“智”)。子曰:“知人。”樊迟未(明白)。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乡也:不久之前、刚才),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爱人。”问什么是智。孔子说:“知人。”樊迟不明白。孔子说:“举用正直的人,安排在不正直的人之上,可以使不正直的人也正直起来。”樊迟退出来,见到子夏说:“刚才我问老师什么是智,老师说:‘举用正直的人,安排在不正直的人之上,可以使不正直的人也正直起来’。这是什么意思呢?”子夏说:“这句话意义深刻!舜得了天下,在众人中选拔人才,选拔了皋陶,不仁的人就离去了。汤得了天下,在众人中选拔人才,选拔了伊尹,不仁的人就离去了。”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子贡问与朋友相处之道。孔子说:“诚心告谏,好好地劝导,如果朋友还不接受,就不要再说了,不要自取其辱。”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曾子说:“君子以文会友,通过朋友来提高自己的仁德修养。”

RFID 芯片是什么

RFID(Radio FreqtJ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被全球高科技领域誉为最有市场前景、最具改变人类生活方式和高科技产业面貌的技术。它是可以使用射频(RF)信号与阅读器交换数据的标签,标签或卡。它通常有一个内置天线和一个集成电路 IC。天线可以发送和接收无线电波,而 IC 负责调制和解调无线电信号,以及处理和存储数据。

RFID 芯片与条形码标签非常相似,因为它们通常与相应的扫描仪或阅读器一起使用。然而,RFID 芯片具有显着的优点。由于 RFID 芯片通过无线电波(不是条形码技术正在使用的红外线)与读取器通信,因此芯片不必位于读取器正前方。也就是说,不需要视线。

此外,与条形码阅读器/标签对不同,它们必须非常接近(大约几厘米),一些 RFID 阅读器/芯片对即使相距几米也能发挥作用。此外,虽然条形码标签一次只能由一个读取器读取,但 RFID 芯片可以同时向多个读取器传输数据。

有各种各样的 RFID 芯片。有些需要电池,称为有源芯片,而有些则不需要(无源)。其他设计用于室内或专为坚固的户外应用而设计。最常见的应用包括对象跟踪和识别。

芯片的工作频率也可能不同。一些通过超高频(UHF),高频(HF)或低频(LF)进行通信。

RFID 芯片几乎可以附着在任何地方:衣服,鞋子,车辆,容器甚至植物,动物和人类(作为植入物)。微型芯片甚至附着在昆虫身上。

李泽厚直击今天中国人身不由己的最大痛处

当代中国著名学者、哲学家李泽厚于2021年11月3日在美国逝世,享年91岁。上世纪80年代以来,李泽厚《美的历程》等代表作在知识界极具影响力,他也被视为一代青年人的精神导师。他会如何看待今天这个内卷的时代?

本文是1996年和2004年李泽厚与刘再复两位学者关于教育的对话,其中预言了21世纪人类社会的高度异化,并讨论了未来的出路。李泽厚指出,21世纪将是教育学的世纪,教育应返回以塑造人性为根本的古典之道;21世纪应重新确立“意义”, 而不能像20世纪那样一味地否定和解构意义。因而教育的目的是重新培养健康人性,教育人们如何在日常生活、相互对待和社会交往中发展一种积极健康的心理。

李泽厚为什么高度重视教育的“回归”?这源于他对科技飞速进步将导致人类更加异化、社会更加内卷的担忧。在他看来,作为电脑附属品的当代人,实际上一半是机器,一半是动物,要重新做回真正的人,不仅要摆脱工作中服从于机器统治而造成的异化,还要避免工作之余为满足生理需求而被动物欲望所异化。然而,科学发展不会停步, 人的工作已离不开机器,缓解之道不是打碎机器,而是想办法争取更多自由时间。只有自由时间多于工作时间,心理本体占统治地位,人性才能发展。他认为,教育面临的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能否把人培育成为一种超机器、超生物、超工具的社会存在物,而不是机器的奴隶和工具化的存在。他大胆提出:如果有一天,全球实现三天工作制,世界大不一样了,人类会做什么?这是一个关系我们未来的教育课题。

▍第一次对话:一九九六年

刘再复:在书中, 我记录下您的一个重要思想, 就是下一个世纪需要有一个新的文艺复兴, 这一次复兴与西方文艺复兴相比, 其中心主题仍然是重新肯定人的价值, 但主要不是从宗教的束缚中而是从机器 (工业机器和社会机器) 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这也就是所谓“告别现代, 返回古典”的意思。与此相应, 您还提出另一思想, 即二十世纪是语言学的世纪, 二十一世纪将是教育学的世纪。这是一个大题目, 我们应当继续做这个题目下的文章。

李泽厚:这是个大题目。二十世纪是科学技术加速发展的世纪, 是科学技术最广泛、最深入地进入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个世纪。科学技术极大地提高人类的物质生活质量, 使人类往前跨进了一大步。但是, 科学技术也使许多人变成它的奴隶。人变成电脑的附属品, 人被机器所统治。这恐怕是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

刘再复:人的进化与人的异化并肩而行, 这是非常重大的现象。人不停地改善工具, 二十世纪初人类绝对不会想到二十世纪末竟是电脑的世界, 能够发明、使用电脑的人类和比仅能使用打字机的人类当然是一种进化, 但是, 人们也没有想到, 人类制造电脑之后, 也为自己制造一种异己的存在, 人变成电脑的附件, 变成机器的奴隶和广告的奴隶。人的异化现象确实已经发展到惊人的程度。这样, 如何摆脱异化现象, 就变成下世纪的中心题目。

李泽厚:异化是一个巨大的题目, 但又非常具体。如何摆脱机器的支配, 如何摆脱变成机器附属品的命运, 这又涉及到“教育”这一关键。

刘再复:说下一世纪将是教育学的世纪, 便是说, 下一世纪应是以人为中心、以教育为中心学科的世纪。对于学校而言, 更应当意识到:当今的教育是处于人类被物化、被异化的大环境下的教育。我很欣赏杜威讲的一句话, 他说学校对社会潮流应当有一种天然的免疫力, 即与潮流保持一种批判性的距离。现在社会潮流是物欲压倒一切, 是物欲对人的异化, 学校对异化应有一种免疫力, 即应有一种批判性的认知。我们的对话正是期望人类能从二十世纪的异化存在返回古典式的本真存在, 即不为物欲所统治的存在。

李泽厚:人要返回真正的人, 除了必须摆脱机器统治的异化, 还要摆脱被动物欲望所异化, 这两者是相通互补的。人因为服从于机器, 常常变成了机器的一部分, 工作和生活都非常紧张, 单调而乏味, 因此, 一到工作之余就极端渴求作为生物种类的生理本能的满足, 陷入动物性的情欲疯狂之中, 机器人就变成动物人。这样人实际上成了一半是机器, 一半是动物。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我就提了这个问题, 但未展开论述。

刘再复:既走向机器, 又走向动物, 现代人应当意识到自己正在过着一种可怕的钟摆式的生活, 即在机器与动物之间摆动的生活, 一面是异化劳动, 一面是极端奢侈。中国也正在进入最奢侈的时代。如果只是在这两极摆动, 人就不是意义的存在。

李泽厚:我说二十一世纪应当是教育学世纪, 也是说应当重新确立“意义”, 不能像二十世纪一味地否定意义、解构意义。通过教育, 重新培养健康的人性, 便是重新确立意义。

刘再复:二十世纪是一个否定的世纪, 或者说是一个解构的世纪。在实践上, 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 机器便否定和解构了人, 这是工具对人的批判;在理论上, 则是另一种工具否定, 另一种对人的解构与批判, 这就是语言对主体的解构, 也是工具理性对价值理性 (真、善、美) 的解构与批判。下一个世纪要恢复人的意义和尊严, 就应当在理论上批判关于语言的绝对理念, 既肯定语言的积极作用, 又拒绝语言对意义的剥夺;我们既肯定是工具理性, 又反抗工具理性对价值理性的统治。

李泽厚:语言重要, 但语言不是人的根本。语言是人不可缺少的工具, 离开语言人就无法生存。人通过语言使自身更加丰富, 更加多彩, 但语言不能代替人本体。

刘再复:人是历史的结果, 而不是语言的结果。人的存在意义是自身赋予的, 不是语言赋予的。人在创造历史的过程中也被历史所创造, 这就是你所说的历史积淀, 语言也是一种积淀, 但不是历史积淀的全部。

李泽厚: 不是根本。我一再讲的是两个本体, 一是制造和使用工具的工具本体, 通过制造工具而解决衣食住行的问题, 这是与动物的区别, 动物只能靠它们的四肢, 人则靠工具维持生存, 这是物质本体。另一个是人通过各种生活活动使得自己的心理成长, 人有动物情欲, 要吃饭, 要性交, 这是人的动物本能, 但人在这些活动中所产生的心理不同于动物的心理。人不仅和动物一样能性交, 更为重要的是人会谈恋爱, 这就不一样。而人的恋爱有非常复杂细致多种多样的情感, 能通过写信、交谈、写诗、写各种文学作品来表达, 即弗洛伊德所说的“升华”。动物性的要求、感觉都会升华, 而且因人不同, 这就形成个体差异。这种心理通过文化 (如文学艺术作品) 的历史积淀, 使人性愈来愈丰富, 而个性差异也愈来愈突出。所以不仅是人的外部世界不断变化, 人的内部世界也不断变化、丰富。我以为现代人的感性不知比原始人精致、周密、丰富多少倍, 所以我不赞成一厢情愿地盲目崇拜原始人、自然人。

刘再复:这个世纪的语言哲学应当说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们充分地意识到语言的中介作用, 充分地意识到语言对人的制约。这不能说没有道理。人类的思维发展到二十世纪, 变得非常复杂, 许多新的复杂的精密思想要表达, 往往受到语言的阻碍。二十世纪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世界各国、各地方的交流空前频繁, 各种语言的翻译也是空前地繁荣。这个时候, 就会更强烈地发现语言的误差和表达的困难, 以及发现人被语言所支配的现象格外严重。积极的语言观, 这无疑是一种进步。但是, 后来他们把语言描述成人的根本存在,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 西方学者创立了最后家园, 甚至不是人去掌握语言而是语言掌握人, 用语言的功能问题取代人自身的意义问题, 这就陷入谬误, 这就丢失了主体也丢失了历史本体, 尤其是丢失了人的目的。人要向语言挑战, 从语言的牢房中争取解脱, 而更重要的是要向人的根本困境挑战, 争取从机器的束缚中解脱。走过二十世纪, 我倒感到还是康德的二律背反最深刻, 黑格尔的“一”, 导致对“本质”的追求和迷信, 语言解构主义者竭力打破这个“一”, 反对本质主义, 把“一”打成碎片, 这有功劳, 但同时把主体打成碎片, 把人打成无意义、无灵魂的碎片, 则值得质疑。我觉得把历史、世界、人解释为碎片与解释为“一”的本质世界同样有问题, 我们正处在本质被强调到极点与本质被粉碎到极点的中间点上, 我想康德的二律背反倒是最有道理的, 它分清不同层面、不同场合, 在某个场合中, 讲本质讲人的主体性是符合充分理由律的, 在某个场合中, 讲解构讲反本质主义也是有道理的。此时因为反本质反主体已走到极端, 所以我们才重新讲人的价值和讲历史的根本。

李泽厚:我们讲主体性, 讲人的价值, 很重要的一点是讲人的自由的可能性。在机器面前人失去自由, 这是一个根本问题。如何去恢复这种自由?这里有一个如何争取自由时间的具体课题。科学在继续发展, 人的工作愈来愈难离开机器。我们的办法不是去打碎机器, 而是想办法争取更多的自由时间、私人时间、情感时间。现在每个星期工作五天, 将来要是能减少到三天, 有四天的私人时间, 人的价值就不同了。当然这里还要注意如何摆脱、克服社会机器、广告机器等等的控制问题。今天人的自由时间也常常被它们所左右和主宰了。

刘再复:文学艺术很注意自由时间, 但这是主观上的自由时间。我们这里所讲的自由时间, 应当是客观上的自由时间, 即在现实生活层面上的自由时间。人首先应争取扩大、延长现实的自由时间, 然后再在这种时间中展示想象, 创造精神生活, 创造真正的自由时间。没有现实的自由时间, 就谈不上教育、文学, 谈不上从容的性情陶冶。

李泽厚:现实的自由时间太少, 一个星期有五天或更多的时间要作为机器的附件, 这就意味着人还是作为工具本体存在着, 或者说被工具本体统治着, 只有自由时间多于工作时间, 心理本体占统治地位, 人性才能获得发展。这才是历史唯物论的辩证法和出路。

刘再复:学校教育的重心是培养人的健康的优秀的心理本体, 而不是工具本体。明确这一点极为重要。如果学校给学生太多压力, 整天评比, 整天计较分数, 势必会误导学生去追求外在的虚荣和机械的作业, 而不懂得从根本上培养学生对本学科的浓厚兴趣和高贵的心灵, 那么教育就失败了。美国学校过于自由也过于放任, 中国学校则太严太多压力, 这真会把孩子们愈教愈蠢。

▍第二次对话:二零零四年

刘再复:耀明兄约请我们写篇“高科技下的人文科学与人文教育”笔谈, 我们不如就这个问题讨论一下。你在《告别》和其他书籍中, 多次表达一个观点, 说二十世纪是语言学的世纪和机器统治的世纪, 而二十一世纪则是教育学的世纪和从机器统治下解放出来的世纪。因此新世纪的目光应当移向教育, 最重要的是要把教育本身视为目的, 而不是手段。

李泽厚:不错。教育不应再成为实现其他事务的手段, 如成为培育资本社会所需要的各种专家、培育封建社会所需的士大夫的手段, 而应当以自身即以塑造人性本身、以充分实现个体潜能和身心健康本身为目的、为目标, 并由此而规范, 而制约, 而主宰工艺 (科技) ——社会结构与工具本体。

刘再复:这也可以说, 教育不应以培育“生存技能”为目的, 而应当以提高“生命质量”和培育“生存意义”为目的。至少可以说, 生存技能与职业技能是第二目的, 只有塑造人、塑造优秀人性本身, 才是教育的第一目的、根本目的。

李泽厚: 中国传统 (特别是儒学、孔子) 是以“教育”——“学”为人生要义和人性根本。那么什么是“学”?我在《论语今读》“学而”第一章曾做这样的解释:“本章开宗明义, 概而言之:‘学’者, 学为人也。学为人而悦者, 因人类即本体所在, 认同本体, 悦也。友朋来而乐, 可见此本体乃群居而非个体独存也。”在《论语》以及儒学中, “学”有广狭两义。狭义是指“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学”, 即指学习文献知识, 相当于今天所说的读书研究, 但就整个来说, 孔门更强调的是广义的“学”, 即德行优于知识, 行为先于语言。我所说的“教育学的世纪”, 就是教育应当返回到“学为人”、“德行优于知识”以塑造人性为根本之古典的道。

刘再复:你的哲学思索在近年来不断走向精深, 特别是因为你意识到现代和后现代的精神危机, 思索的重心也有所转移, 这一点, 能认真从你的著作中读出的人恐怕不多。例如你刚刚所说的“人类即本体所在”的问题, 也就是你的人类学历史本体论, 七八十年代, 你强调的是工具本体, 而在《我的哲学提纲》之后, 特别是在《波斋新说》中, 强调的则是情感本体、伦理本体。情感本体的塑造, 就是“人的自然化”, 即要求人回到自然所赋予人的多样性中去, 使人从为生存而制造出来的无所不在的权力——机器世界中挣脱和解放出来, 以取得诗意生存, 取得非概念所能规范的对生存的自由享受。你所说的以教育为目的, 也可以说, 就是以塑造情感本体、伦理本体为目的。只有这种塑造, 才能从二十世纪的语言/权力统治中 (科技语言、政治语言、“语言是家园”的哲学语言) 解放出来。

李泽厚: 近年来我的思考重心虽然是情感本体, 但是七十年代末与八十年代初, 我就预感到这一点。我在一九八一年发表的《论康德黑格尔哲学》中就说:“这可能是唯物史观的未来发展方向之一:不仅是外部的生产结构, 而且是人类内在的心理结构问题, 可能日渐成为未来时代的焦点。语言学是二十世纪哲学的中心, 教育学——研究人的全面生长和发展、形成和塑造的科学, 可能成为未来社会的最主要的中心科学……这也许恰好是马克思当年期望的自然主义人本主义, 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成为同一科学的伟大观点。”这篇文章写于二十年前, 那时中国经济处于崩溃边缘, 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 因此, 我的思考重心不能不放在“工具本体”作为“基础”的问题, 但是我也预感到未来时代的焦点并非工具本体问题。二十年来世界科技的迅猛发展, 使我感到这个焦点已无可回避。教育面临的最关键的问题乃是能否把人培育成为一种超机器、超生物、超工具的社会存在物, 而不是机器的奴隶和仅能使用工具的存在物。

刘再复:你的这些理论表述, 归结到我们讨论的题目上来, 也就是二十一世纪应把人文教育作为教育的重心、教育的前提。教育当然也应当要有知识教育, 但应以人文教育为前提。正如培育制造原子弹的学生, 首先应教育这个学生树立和平利用原子能造福于人类的观念。塑造这一信念应是前提。钱穆先生用中国古代的哲学语言说, 认为应培育学生有格天、格物、格心的能力, 格天、格物都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而格心则是人本身的心性。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应回到以“格心”为前提、为目的的中国古典传统。这一意思如果用斯宾格勒的语言来表达, 那就是对人的第三进向即第三维度的培育应成为教育的主要目标。他在《西方的没落》一书中说, 人除了宽度及长度 (世俗平面维度) 之外, 还需要有深度, 所谓深度, 就是第三维度, 就是人文维度。他认为人之所以成为人, 并非因为人拥有世俗的平面的生存进向, 而是因为人拥有精神灵魂的立体存在空间。他作出一个结论:“深度的经验是一个前提, 许多由此衍生出来的事物, 都须依此前提而定。” (《西方的没落》第四章) 我觉得, 今天的教育部门, 只有认识到人文教育乃是一切教育的前提, 教育才有希望。而建设一个现代新国家, 也只有以人文科学为前提, 这个国家才可能属于新时代。

李泽厚:你刚才说不能以“生存技能”为教育的目的, 这是对的。如果以此为目的, 就失去人文前提。前两年我和詹姆逊 (F.Tameson) 对话时就说到这一点, 教育不能狭义地理解为职业或技能方面的训练和获得。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人如何在他们的日常生活、相互对待和社会交往活动中发展一种积极健康之心理。现在我们还有五个工作日, 身处农业和不发达地区的人们更承受着过量的工作。如果有一天全球都实施了三天工作制, 情况就会大不一样。到那个时候, 人类会做什么呢?这是一个关系到我们的未来的严肃问题, 教育课题会极为突出。也就是说, 到那个时候, “格心”的问题、“第三进向”的问题、“人的自然化”问题就显得格外突出。

刘再复:美国的大学在二战之后的一段时间很重视人文教育, 大学一、二年级的基础课程中, 人文方面占有很大的比重。但是中学教育除了私立的教会学校具有“德育”之外, 其他中学似乎没有“德育”之维, 只有知育与体育这两维。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和伴之而来的生存压力的加大, 学校的目光愈来愈浅, 只重视“生存技能”的培育, 德育之维已经消失。

李泽厚: 美国中学的这种趋向可能还会反映到大学中。以功利主义为主要基础的现代高科技的飞速发展, 对人文教育的冲击是负面大于正面。我对未来相当悲观。人文教育、人文学科无论在基本观念、“指导思想”、格局安排、教材采用、教学各方面都日渐沦为科技的殖民地。人也越来越严重地成为一半机器一半动物式的存在。怎样办?不知道。作为人文工作者大概也只能发些空喊。

刘再复:尽管带有空喊性质, 但我们还是要呐喊, 要鸣警钟。最近我从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看到一则消息:坐落于加州的高科技象征地———硅谷, 拥有全美国最昂贵的房屋市场和全世界最集中的投资资金, 但也是美国贫富最为悬殊的地方。例如, 帕洛阿尔托的一间四房式小屋标价为二百二十万美元, 最后却在激烈的竞标下以三百二十万美元售出。另外一间标价为四十九点五万美元的一房式屋子则以七十五万美元成交。与此相比的另一极状况则是许多非科技人员没有栖身之所。在硅谷五名居民当中, 就有两人无法负担平均每月一千七百美元租金的两房式公寓。越来越多的教师、警员、消防员、抽佣的销售人员正在寻求无家可归庇护所的服务。不少人每月付四百美元住在车房或睡在陌生人客厅的地板上。加州金融部门, 把这些人称作隐形的贫困在职人员。硅谷的状况当然只是个极端的例子, 但它发出一种信号:高科技的发展正在改变人类的生活结构, 它已造成巨大的生存压力, 并可能造成非科技部门与人员“无处栖身”的困境, 其中当然包括人文科学与人文教育人员。我们姑且把高科技造成的生存压力和改变生态结构的力量称作“硅谷效应”, 这种效应不仅影响美国, 势必也会影响中国。

李泽厚: 这种效应肯定有, 而且会影响社会的各个层面。经济这一社会存在的力量的确太强大。但是我们又不能认为马克思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个绝对真理, 而应当承认社会心理、社会意识有其独立的性质, 而且随着自由时间的增大, 物质生产受制约于精神生产这一面的可能性与现实性也愈趋明确, 因此, 高科技的发展以及随之而来的科学至上、技术至上观念等等, 也可以通过人文的力量给予制约, 将它规范在一定的限度内而不再任其无限膨胀。

刘再复:人文科学与人文教育的作用, 正是在于建立做人的基本规范, 维持人类社会的基本价值准则、伦理原则、心灵原则。高技术的发展本来是好事, 但是, 如果任其无限膨胀也会带来灾难。例如复制人的现象 (“克隆人”) 如果任其发展, 就可能改变人类存在的基本形式和瓦解维系社会秩序的基本价值体系, 它对人类的挑衅可能比原子弹、氢弹还要大。在中国, 高科技事业虽然远不如美国发达, 但是, 它也将影响未来中国的面貌, 也将冲击人文教育。中国的人文教育将面临双重的压挤, 一面是原来就有的意识形态的压挤;一面则是高科技的压挤。

李泽厚:面对高科技的发展, 提出“科教兴国”的口号是好的。但是, 不能把这一口号当作斗争策略, 只着眼于“国”, 不着眼于人。只着眼国力的强盛, 就会只顾技术, 不顾教育, 其实, 真的要兴国, 首先得兴人, 用鲁迅的话说, 便是先立人而后立国。而立人的关键是人文教育。以往的人文教育的确受到意识形态的冲击, 人文教育的内容主要是意识形态内容。在高科技时代的影子下, 人文教育可能更无栖身之所。

刘再复:中国的教育, 无论是中学还是大学, 都有“智育”、“体育”、“德育”三个维度, 这是好的。但是, 上世纪下半叶在“德育”上, 有一个大问题, 就是以意识形态的教育取代人文修养的教育, 即“做人”的基本教育。

李泽厚: 只有体育、智育的教育, 是以功利主义为基础, 意识形态的教育, 也是以功利主义为基础。而人文教育恰恰不能是功利主义的。它要着眼于民族与人类的长远前途。如果谈功利, 那么文学艺术是最没有用的。但这种“无用之用”, 恰恰是百年大计。

刘再复:人文修养包括哲学、历史、宗教、伦理、法律等多方面的修养, 而其中有一项至关重要的是文学与艺术的修养。我在北京的时候, 曾经呼吁过教材改革, 主要的意思是说, 从小学、中学到大学, 课本上的文学艺术内容实在是太片面、太苍白了。所谓片面, 就是“太不文学”和“太不艺术”了。所谓苍白, 就是只有很稀少的一些具有“人民性”的中国古代诗文和一些现当代“进步”作家的作品及外国的一点可怜的文学点缀品, 其他的全然不知。既不读荷马、但丁、莎士比亚、歌德、陀斯妥耶夫斯基, 也不读卡夫卡、加缪、福克纳, 至于达·芬奇、米开朗琪罗、莫奈、凡·高等的艺术, 更是没有立足之地。蔡元培很伟大, 他那么重视“审美”、重视人文, 就因为他知道教育的首要使命是为学生“立心”。不能为孩子们立心, 怎能为天地立心?

https://mp.weixin.qq.com/s/FfgJc8-U1BhvU7J1U1egMw

VLOOKUP功成身退!XLOOKUP将取而代之

什么是 XLOOKUP 函数?
IT之家获悉,它是一个结合众多函数优势而生的高效“查询函数”,拥有更优秀的垂直、水平查找能力。它的语法结构如下图所示,共有六个参数,前三项我们常用于一般基础查找,后三项则可在特定场景下使用。

一般基础查找

假设我们拿到一张员工信息表,想要知道员工编号为 A005 的真名是什么。

那你只需在表格内输入“=XLOOKUP”,填入对应的内容:查找值是 A005 所在“H3”单元格,查找数组则是 A005 所在的编号列“B3:B12”,而返回数组就是姓名列“D3:D12”。

最后按下“Enter”键,就能得出结果 A005 员工的真名叫:凯文。

公式:=XLOOKUP (H3,B3:B12,D3:D12)

反向查找

还是用前面的例子,假设我们想要知道员工达叔的部门。

按照公式进行操作:我们依次输入:

1)查找值:达叔所在的单元格“H3”;

2)查找数组:姓名列“D3:D12”

3)返回数组:部门列“C3:C12”,即可得出结果“策划部”

公式:=XLOOKUP (H3,D3:D12,C3:C12)

从例子上看,我们的查找数组“姓名”列在返回数组“部门”列的右边。也就是说 XLOOKUP 函数完成了 VLOOKUP 函数不能做到的反向查找。

多列查找

通过 XLOOKUP 函数,我们还可以轻松完成多个结果的查找。

比如当知道员工编号,我们想一次性知道他的部门、姓名、性别等信息时:

先选中所有输入结果的区域,输入公式。注意!返回数组须直接框选所有区域,最后按下 “Ctrl+Shift+Enter” 即可得出结果。

公式:=XLOOKUP (H3,B3:B12,C3:F12)

多条件查找

当数据信息量变多,单个条件无法满足查询需求时,我们可以进行“多条件查找”。

假设已知编号 A005 的员工真名叫凯文,想查找他在什么部门。

那公式的第 1、2 个参数就可以用“&”符号联结多个值和范围,即:编号 A005 单元格 & 姓名凯文单元格、姓名区域 & 编号区域。

公式:=XLOOKUP (H3&I3,B3:B12&D3:D12,C3:C12)

搜索模式

接着,再来看看 XLOOKUP 函数的搜索模式,它有 4 个参数:

1:表示从上往下查找

-1:表示从下往上查找

2:表示升序排序的二进制文件搜索

-2:表示降序排序的二进制文件搜索

拿实际例子试试看:比如现在有一份员工出门的打卡记录(顺序是从早到晚),如果想知道员工凯文最后一次出门时间,该怎么做?

只须框选查找值、查找数值、返回数值后,加个-1 的参数,就能快速从下至上查找得出结果了。

公式:=XLOOKUP (E3,C3:C12,B3:B12,,,-1)

匹配模式

XLOOKUP 函数还有一大特点是:它可以设置匹配模式,同样也是 4 个参数:

0:表示精确匹配,若未找到所查找内容返回#N/A

2:表示可使用通配符匹配

-1:表示精确匹配,若未找到所查找内容返回较小项

1:表示精确匹配,若未找到所查找内容返回较大项

举个例子:比如,我们需要根据下图右侧表格中的规则,给每个员工进行绩效评价,评价有 4 个,不同分数段对应不同评价。

那么,我们需要框选绩效评价区域,填写 XLOOKUP 函数,查找值:员工的绩效,查找数组:表格右侧 4 个绩效分数,返回数组:4 个评价,未找到值不用写,可空或 0。

因为未达到指定绩效分数,就会自动匹配下一个“较小”评价,故匹配模式选择 -1。

公式:=XLOOKUP (F3:F12,J3:J6,L3:L6,0,-1)

未找到值时返回指定内容

查询一个不存在的值,表格通常会返回一个错误乱码,让人迷惑。此时可以在 XLOOKUP 函数添加一个语法,叫 [未找到值],它的作用是在我们查找不存在的值时,能够返回指定内容。

比如,我想查找王大野,但此人不存在,那我可以在 [未找到值] 语法处填上“查无此人”的内容(内容需要在英文双引号内)。

公式:=XLOOKUP (H3,D3:D12,C3:C12,”查无此人”)

这样一来,输入姓名正确时,单元格会显示正常查找到的结果;如果未找到,XLOOKUP 函数就会弹出设定好的信息。

转自:https://www.ithome.com/0/583/1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