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符经》阉割版注释——刘一明

阴者,暗也,默也,人莫能见,莫能知,而己独见独知之谓;符者,契也,两而相合,彼此如一之谓;经者,径也,道也,常也,常行之道,经久不易之谓。阴符经即神明暗运,默契造化之道。默契造化,则人与天合,一动一静,皆是天机,人亦一天矣。上中下三篇,无非申明阴符经三字,会得阴符经三字,则三篇大意可推而知矣。

上篇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性命之道,一天道也。天之道,阴阳之道耳。修道者能知天道之奥妙,而神明默运,窃阴阳之气,夺造化之权,可以长生不死,可以无生无死,然其最要处,则在能观能执耳。何谓观?格物致知之为观,极深研几之为观,心知神会之为观,回光返照之为观,不隐不瞒之为观;何谓执?专心致志之为执,身体力行之为执,愈久愈力之为执,无过不及之为执,始终如一之为执。观天道,无为之功,顿悟也,所以了性;执天行,有为之学,渐修也,所以了命。能观能执,用阴阳之道以脱阴阳,依世间法而出世间,性命俱了,心法两忘,超出天地,永劫长存,只此二句,即是成仙成佛之天梯,为圣为贤之大道,外此者,皆是旁门曲径,邪说淫辞,故曰尽矣。

天有五贼,见之者昌。

五贼者,金木水火土也。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气以成形,而人即受此气以生以长,但自阳极生阴,先天入于后天,五行不能和合,自相贼害,各一其性,木以金为贼,金以火为贼,火以水为贼,水以土为贼,土以木为贼,是谓天之五贼也。惟此五贼,百姓日用而不知,顺行其气,以故生而死,死而生,生死不已。若有见之者,逆施造化,颠倒五行,金本克木,木反因之而成器;木本克土,土反因之而生荣;土本克水,水反因之而不泛;水本克火,火反因之而不燥;火本克金,金反因之而生明;克中有生,五贼转而为五宝,一气混然,还元返本,岂不昌乎!

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

人秉五行之气而生身,身中即具五行之气。然心者身之主,身者心之室,五贼在身,实在心也。但心有人心道心之分;人心用事,则五贼发而为喜怒哀乐欲之五物;道心用事,则五贼变而为仁义礼智信之五德。若能观天而明五行之消息,以道心为运用,一步一趋,尽出于天而不由人,宇宙虽大,如在手掌之中;万化虽多,不出一身之内;攒五行而合四象,以了性命,可不难矣。

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天性者,天赋之性,即真如之性,所谓真心,不识不知,顺帝之则,而人得以为人者是也;人心者,气质之性,即知识之性,所谓机心,见景生情,随风扬波,而人因之有生有死者是也。天性者,天机,即是天道;人心者,人机,即是人道。守天机者存,顺人机者亡。惟大圣人观天道,执天行,中立不倚,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修真性而化气性,守天道而定人心,不使有一毫客气杂于方寸之内也。

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复;天人合发,万化定基。

杀机者,阴肃之气,所以伤物也;然无阴不能生阳,非杀无以卫生,故天之杀机一发,则周而复始,而星宿移转,斗柄回寅;地之杀机一发,则剥极而复,龙蛇起陆,静极又动;惟人也亦俱一天地也,亦有此阴阳也,若能效天法地,运动杀机,则五行颠倒而地天交泰,何则?人心若与天心合,颠倒阴阳只片时。天时人事合而一之,则万物变化之根基即于此而定矣。中庸所谓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者,即此也。

性有巧拙,可以伏藏。

人秉阴阳之气以成形,具良知良能以为性,性无不善,而气有清浊。秉气清者为巧,秉气浊者为拙。性巧者多机谋,性拙者多贪痴。巧性拙性皆系气质之性,人心主事,非本来之天性。修真之道,采先天,化后天,而一切巧拙之性,皆伏藏而不用矣。

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

九窍者,人身上七窍,下二窍也;三要者,耳目口也。人身九窍皆受邪之处,而九窍之中,惟耳目口三者为招邪之要口,耳听声则精摇,目视色则神驰,口多言则气散,精气神一伤,则全身衰败,性命未有不丧者。人能收视,返听,希言,闭其要口,委志虚无,内念不出,外念不入,精气神三品大药凝结不散,九窍可以动,可以静,动之静之,尽是天机,并无人机,更何有邪气之不消灭哉!

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炼,谓之圣人。

火喻邪心,木喻性,奸譬阴恶,国譬身。木本生火,火发而祸及木,则木克;邪生于心,邪发而祸及心,则性乱;国中有奸,奸动而溃其国,则国亡;阴藏于身,阴盛而败其身,则命倾;身心受累,性命随之,于此而知潜修密炼,观天道,执天行,降伏身心,保全性命,不为后天五行所拘者,非圣人其谁与归?

中篇

天生天杀,道之理也。

天道阴阳而已,阳主生,阴主杀,未有阳而不阴,生而不杀之理。故春生夏长秋敛冬藏,四时成序,周而复始,回圈不已,亘古如是也。

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

天以始万物,地以生万物,然既生之,则又杀之,是天地即万物之盗耳;世有万物,人即见景生情,恣情纵欲,耗散神气,幼而壮,壮而老,老而死,是万物即人之盗耳;人为万物之灵,万物虽能盗人之气,而人食万物精华,借万物之气生之长之,是人即万物之盗耳。大修行人,能夺万物之气为我用,又能因万物盗我之气而盗之,并因天地盗万物之气而盗之,三盗归于一盗,杀中有生,三盗皆得其宜矣。三盗既宜,人与天地合德,并行而不相悖,三才亦安矣。三才既安,道气长存,万物不能屈,造化不能拘矣。然此盗之秘密,有一时之功,须要不先不后,不将不迎,不可太过,不可不及,坎来则离受之,彼到而我待之,阳复以阴接之,大要不失其时,不错其机,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食其时者,趁时而吞服先天之气也;动其机者,随机而扭转生杀之柄也。食时则后天之气化,百骸皆理,可以全形;动机则先天之气复,万化俱安,可以延年。时也机也,难言也。要知此时即天时,此机即天机,苟非深明造化,洞达阴阳者,乌能知之?噫!八月十五玩蟾辉,正是金精壮盛时,若到一阳才起处,便宜进火莫延迟。

人知其神而神,不知不神之神而所以神。

古今学人,皆认昭昭灵灵之识神,以为本来之元神,故著空执相,千奇百怪,到老无成,有死而已,殊不知此神为后天之神,而非先天之神,乃神而实不神者。先天之神,非色非空,至无而含至有,至虚而含至实,乃不神之神,而实至神者。奈何世人只知后天之神而神,甘入于轮回,不知先天不神之神,能保乎性命,无怪乎万物盗我之气而罔觉也。

日月有数,小大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君子得之固穷,小人得之轻命。

人之所以能盗天地万物之气者,以其天地万物有定数焉;天地万物不能盗人之气者,以其圣道无形无象焉。如日月虽高,而有度数可推,日则一年一周,天有春夏秋冬之可见;月则三十日一周,天有盈虚朔望之可窥,大为阳,小为阴,阳极则生阴,阴极则生阳,大往小来,小往大来,阴阳回圈,乃一定不易之道。至人于此推阴阳造化之消息,用功于一时辰内,采鸿濛未判之气,以为丹母,夺天地亏盈之数,以为命基,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圣功于此而生,神明于此而出,此功此明,其盗机也,虽天鬼神不可得而测度,而况于人乎!天下乌得而见,乌得而知?如其能见能知,安能盗之?此其所以为圣,此其所以为神。是道也,非忠臣孝子大贤大德之人不能知,非烈士丈夫俯视一切万有皆空者不能行。果是真正修道君子,得意忘言,大智若愚,大巧若拙,不到了性了命之后,不肯泄漏圭角,固穷而如无知者也。至于薄福小人,偶尝滋味,自满自足,又不自重性命,无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适以自造罪过,非徒无益,而又害之矣。

下篇

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返昼夜,用师万倍。

瞽者善于听,非善听也,以目无所见,而神藏于耳,故其听也聪;聋者善于视,非善视也,以耳无所闻,而气运于目,故其视也明。即此二者以观,闭目而耳聪,塞耳而目明,况伏先天之气,舍假修真,存诚去妄者,何患不能长生乎?清静经曰: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著万物;既著万物,即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妄想贪求,乃利之源也,人能绝此利之一源,则万有皆空,诸虑俱息,胜于用师导引之功十倍,又能再三自返,存诚去妄,朝乾夕惕,昼夜殷勤,十二时中,无有间断,渐归于至善无恶之地,胜于用师导引之功万倍。盖师之功,能革其面,而不能革其心;能与人规矩,而不能使人巧;绝利自返,正心地下功,戒慎恐惧于不睹不闻之处,师力焉得而及之?至圣云: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正此节妙谛。

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

心如主人,目如门户。本来真心,空空洞洞,无我无人无物,与太虚同体,焉有生死,其有生死者,后天肉团之心耳。心不可见,因物而见,见物便见心,无物心不现。是主人或生或死,物生之,物死之,其所以使物生死心者,皆由目之开门揖盗耳。盖目有所见,心即受之,是心生死之机,实在目也。人能返观内照,外物无由而受,生死从何而来?古人云:灭眦可以却老,此至言也。

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至乐性馀,至静性廉。

天至高而万物至卑,天与物相远,似乎无恩于物矣。殊不知无恩之中而实有大恩生焉。天之气鼓而成雷,嘘而成风,迅雷震之而万物发生,烈风吹之而万物荣旺。发生荣旺,万物皆蠢然无知,出于自然,此无恩而生大恩,天何心哉?故至乐者,万物难屈,无拘无束,性常有馀;至静者,万物难移,无贪无爱,性常廉洁。乐者无心于余而自馀,静者无心于廉而自廉,亦如天之无恩而有大恩。无心之用,神矣哉!

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禽之制在气。

天之道行于无象,运于无形,为物不贰,其至私与。然其四时行而万物生,其用又至公焉。推其奥妙,其一气流行,禽制万物乎?禽者,擒也,统摄之谓;制者,造作之谓;言统摄万物,制造万物,在乎一气也。一气上升,万物皆随之生长,一气下降,万物皆随之敛藏,生长敛藏,总是一气擒制之,一本散而为万殊,万殊归而为一本。私而公,公而私,非私非公,即私即公,一气流行,回圈无端,活活泼泼的也。

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

天道生物,即是一气。上下运用一气,上为阳,下为阴。阳者,生也,恩也;阴者,死也,害也。然有生必有死,有死必有生,是生以死为根,死以生为根也;有恩必有害,有害必有恩,是恩在害生,害在恩生也。若人死里求生,则长生而不死,人能害里寻恩,则有恩而无害,出此入彼,可不慎乎!

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

愚人不知生死恩害,是天地造化回圈之秘密,直以天地文理为圣矣。我则谓天文有象,地理有形,著之于外者,可见可知,未足为天地之圣。若夫时物之文理,无象无形,乃神运之道,藏之于内者,不可见,不可知,正天地之所以为哲也。盖物有时而生,有时而死。当生之时,时生之,不得不生;当死之时,时死之,不得不死。生者,恩也,死者,害也,生而死,死而生,恩而害,害而恩,生死恩害,皆时运之,亦无非天地神道运之。天地神道不可见,因物以见之,观于物之生死有时,而天地神道之明哲可知矣。

人以愚虞圣,我以不愚虞圣;人以其奇期圣,我以不奇期圣。

性命之道,始于有作人难见,及至无为众始知。故古来修真上圣,当有作之时,黜聪毁智,韬明养晦,斡天关,回斗柄,采药物于恍惚杳冥之乡,行火候于无识无知之地,委志虚无,神明默运,虽天地鬼神,不可得而测度,而况于人乎?乃人不知其中奥妙,或以愚度圣人,彼岂知良贾深藏,若虚而实有,不愚之运用乎?当无为之时,和光同尘,积功修德,极往知来,一叩百应,神通广大,智慧无边,而人或以奇期圣人,彼岂知真常应物,而实非奇异之行藏也。圣人不愚,亦如时物文理之哲,圣人不奇,亦如天地文理不圣。圣人也,所参天地之化育,而德配天地者也。

沉水入火,自取灭亡。

人之悭贪恩爱,如水渊也;酒色财气,如火坑也。一切常人,不穷天地造化之道,不究圣功性命之学,自暴自弃,以假为真,以苦为乐,沉于水渊而不知,入于火坑而不晓,自取灭亡,将谁咎乎?

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

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名,长养万物。无形无名,自然至静之道。然静者动之基,静极而动,天地万物即于此而生焉。一生天地,而天地即得自然之道以为道,故天地之道浸。浸者,浸润渐入之谓,亦自然之义。惟其浸润自然,动不离静,静不离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故阴阳胜。动为阳,静为阴,动极而静,静极而动,阴极生阳,阳极生阴,阴阳相推,四时成序,万物生成,或变或化,无不顺之,造物者岂有心于其间哉?盖以自然之道无形,无形而能变化,是以变化无穷也。

是故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至静之道,律历所不能契。爰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机鬼藏。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进于象矣。

圣人者,与天地合其德者也。惟与天地合德,故不违天地自然之道,因而裁制变通,与天地同功用。何则?自然之道,非色非空,至无而含至有,至虚而含至实,有无兼该,虚实并应者也。故以言其无,则虚空一气,无声无臭,其为道也至静,静至于至,虽律历之气数,有所不能契。夫律历能契有形,不能契无形,至静则无形矣,律历焉得而契之?陵师所谓有物先天地,无名本寂寥者是也。以言其有,则造化不测,包罗一切,其为器也最奇,器至于奇,是谓神器。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故万象森罗,八卦相荡,甲子回圈,神之伸机,鬼之屈藏,无不尽在包容之中。陵师所谓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者是也。静道者,无名天地之始;神器者,有名万物之母。老子所谓无欲以观其妙者,即观其始也;有欲以观其窍者,即观其母也。非有不能成无,非观窍难以观妙。观妙之道,万有皆空,无作无为;观窍之道,阴阳变化,有修有证。圣人不违自然之道,因而制之,观天道,执天行,从后天中返先天,在杀机中盗生机,颠倒五行,逆施造化,以阴养阳,以阳化阴,阳健阴顺,阴阳混合,由观窍而至观妙,由神器而入至静,由勉强而抵自然,有无一致,功力悉化,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进于色象之外矣。要知此术非寻常之术,乃窃阴阳、夺造化之术,乃转璇玑、脱生死之术。昔黄帝修之,而乘龙上天;张葛许修之,而超凡入圣;以至拔宅者八百,飞升者三千,无非由此道而成之。吁!阴符经三百馀字,句句甘露,字字珠玉,示性命不死之方,开万世修真之路,天机大露,后世丹经子书,虽譬喻千般,无非申明阴阳相胜之术,有志者若见此经,诚心敬阅,求师一诀,倘能直下承当,大悟大彻,勤而行之,以应八百之谶,有何不可?

《黄帝阴符经》——原版

寰宇(包藏;包含)(传说中的天神,即天地万物的创造者或主宰者)(宗教或神话传说中指害人性命、迷惑人的恶鬼,喻邪恶的势力),天地分正邪,道亦化阴阳,善恶溯根源。

盘古辟洪荒(混沌蒙昧的状态,指远古时代),神山创世。伏羲划乾坤,薪火传承。女娲定四极(四方极远之地)、五色、中枢。俱如神农正道,善志济世,法出璇玑(古代“璇玑”一词指璇玑星,即北辰——北极星,北极星是天空北部的一颗亮星,离北天极很近,几乎正对着地轴,从地球北半球上看,它的位置几乎不变,可以靠它来辨别方向。《尚书·舜典》记载:“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

神鼎九宫(是古代中国天文学家将天宫以井字划分乾宫、坎宫、艮宫、震宫、中宫、巽宫、离宫、坤宫、兑宫九个等份,在晚间从地上观天的七曜与星宿移动,可知方向及季节等资讯),宇宙开泰(意为:亨通安泰;开始平安顺利;重见光明;通畅)五洲(指世界各地)八荒(又称八方,指东、西、南、北、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八个方向),道居中央,厚德黄宫(道教称头顶为“黄宫”)

象画六爻,忠善慈极。阴阳各半,奸佞为恶,福祸始源。

宝鼎(原为古代的炊器,后作为政权的象征,故称为“宝鼎”)神策:《河图》、《洛书》、《问天》、《真经》,世间善恶,何抑何扬?

人者神(子孙)蚩尤(相传为黄帝时的诸侯,因叛乱与黄帝战于涿鹿,为帝所戮)魔附。洪荒退疏浚,寒纪消开化。昆北幽陵,蚩兽残忍,喜食妇幼,窃铁霸盐,工技阴诡。昆西流沙,狡猾奸诈,精画鬼符,愚善众民,皆多屠役。昆南交险,炎烈私恶,汪洋掠贝,西陵劫丝,欺物骗财。昆东蟠木,狄犹贪婪,人兽混交,漠视杀戮,愚顽不灵。无通神之明德。

昆仑有鹏,幼而俘驯,背车乘风,巨翅九州。南炎有龙,幼而俘驯,缰车指南,展翼■山。北冥有鲲,燃灯驯之,缰舟计里,汪洋可游。帝者天成,仁德五方,得以治世理界。

诸世万般,何为首道?传承优进,天之大道。天帝四面,五方合德,太师(古时三公之首,为辅弼国君之官)大监(黄帝时有左右大监。相传黄帝所置,主监察,通称大监)舟车九州(舟车会聚,九州通衢),雷霆巡天,义传善世。

伏羲女娲仁德,神农药师天道,人世主正气,万古圣王。

顺天有五善:(精通干戈军旅之事)、治(高超的管理能力)、神(神奇;神异)、慧(聪明,有智慧,有才智)、理(掌握事物的规律,是非得失的标准,根据),悟之者睿。五善在行,大同于天。善不习武,后嗣无富;慧不理治,神族福损化奴。

传世有五(帮助,辅佐):志(心之所向,未表露出来的长远而大的打算)、勇(有胆量,敢做)、美(心地善良,心质美好)、德(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品行,道德)、仁(指人与人相互友爱、互助、同情等),修之者圣。五赞合心,造福于人。赞不养勇,人文堕渊;德不强志,魔族恶资(愚蠢的余孽)灭世。

山海有五贼,(兽名。猴属,这里指人面兽心的人中败类)、兽、鬼、魔、妖,猎之者昌。五贼巨罪,遗祸千世。贼不除犹,九宫尽失;鬼魔不灭,四极重绝灾陷。

宇宙在乎手,善恶塑乎心,万化生乎身,神魔战乎志。

神性天也,天性人也,人心(主发谓之機。——《说文》)也。立天(圣,通也。——《说文》)道,以定人也。神(主发谓之機)阴阳,世道煌煌(明亮辉耀貌;光彩夺目貌)。神魔力博,生必战存,灵媒润世。

魔性鬼也,鬼蛮犹狄,犹心豺质,狡猾邪道,嗜杀人也。魔(計,会算也。——《说文》阴阴,寰宇凄凄。蚩尤部族,欺世好战,永触杀伐。

天发杀机,斗转星移;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复;天人合发,万化(万事万物各种变化)定基。神正魔邪,先杀者祥。

塑神午未(代表时间和生肖),通天贯地,主干合(五合是专指天干而言的,地支为六合。命局中干支五行力量的对比与变化,会充分表现在天干的五行上,因此天干五合情况的出现,也会进一步影响或改变命局中的五行力量强弱关系)者,为阳为正,为公为义。为万物灵修(灵性的修炼)枢玑(《晋书天文志》说北斗七星在太微北,枢为天,璇为地,玑为人,权为时,玉衡为音,开阳为律,瑶光为星)也。人性之通达,皆圣王贤臣神机也。

五元(五气朝元)置治,山海疆域开化启蒙,井田、都师、九州安靖,昆仑(道教语,指头脑)须弥(据佛教观念,它是诸山之王,世界的中心,为佛教的宇宙观。须弥的意思是“妙高”、“妙光”、“善积”等)祖庭(道教祖庭,是指道教宗派祖师常住、弘法或归葬的所在,这里指弘道)四面,中央尊土厚生,亿民繁衍,天道好生。

人兽相战,蚩犹蛮狄狡猾顽冥,魔性残暴滥杀民孺。山海八荒生灵涂炭,盗贼北冥猖獗。华夏沦落,遗祸千年。蚩犹身死,其族未灭。魑魅魍魉,八十兽类。其心必异,其志必恶。巫酋沐浴,《连山》、《归藏》占卜弗吉,夕惕若厉(若:如;厉:危。朝夕戒惧,如临危境,不敢稍懈)

祈神祷灵,感预宙事,古今未来。千数年间,杀戮屠城,惨绝人寰。遥知灾祸,百世警惕,华夏戒之,应有裨益。

东洲涿鹿,井田荒芜;西洲愚善,都师尽丧;中洲阪泉,俱如魔杀;北冥冀州,兽毁桑梓(在古代,村落的房前屋后,遍植桑树、梓树,所以有“桑梓之地,父母之邦”的说法。久而久之,“桑梓”成了故乡、家乡的代名词)。鬼据九洲,千年浩劫,亡邦灭种,万国妖畜。圣人难现,瞽民漠视,死无觉醒。

蚩犹狡猾,魔族古生,残害掠劫,暴戾奴杀,极尽恶罪。暂灭蚩犹,其部甚众,不忍灭绝,酋族配役,刑发北冥。

东遣青帝,布化木德,合婚方雷,徙海东荒,教化双洲;西遣白帝,布化金德,合婚嫘祖,徙山西荒,教化双洲;南遣炎帝,布化火德,合婚彤鱼,徙海南荒,教化合三洲;北遣玄帝,布化水德,合婚嫫母,徙山北荒,教化双洲。十妃安乾坤,百官治八荒,千古神胜战魔,万世征争享太平。

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人秉阴阳之气以成形,具良知良能以为性,性无不善,而气有清浊。秉气清者为巧,秉气浊者为拙。性巧者多机谋,性拙者多贪痴。巧性拙性皆系气质之性,人心主事,非本来之天性。修真之道,采先天,化后天,而一切巧拙之性,皆伏藏而不用矣)。九窍之邪,在乎三要(三要之妙,在于运耳、目、心三者之灵,俾应于事物也)。善神武伐,三要之首在于(心地仁爱,品质淳厚),善之根基在(勇敢、英勇),屠魔伐鬼,可以动静(出自《易·艮》:“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

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火喻邪心,木喻性,奸譬阴恶,国譬身。木本生火,火发而祸及木,则木克;邪生于心,邪发而祸及心,则性乱;国中有奸,奸动而溃其国,则国亡;阴藏于身,阴盛而败其身,则命倾)。《连山》首戒在除奸,《归藏》宗旨在指佞。知之修炼,谓之圣人。草有指佞,鼓有鸣奸。蚩犹遗族,阴谋隐患,五洲鬼妖,贻害万年。

阴含阳内,弗如相对。阴有正邪,阳分善恶。阴者隐匿秘谋,阳者显明画算。阴谋善正为德,阳谋恶邪为罪。再战蚩犹魔兽遗祸而得其志者,可知阴谋合化之妙,此谓《阴符》。

百二天官,甲子神职,阴阳半数。幽冥魔兽,世代侵袭,卷土杀伐。大监没落,神阴消殆。奸阴丛生,蚩犹重现。

神族屠魔,自保救世。知武不用,狡猾祸害。犹兽侵噬亿民,积血累罪。天生天杀,道之理也。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天地,万物偷偷取用;万物,人偷偷取用;人,万物偷偷取用,这就是天地、万物、人之间的取用规律)。盗贼戎财(“戎"假借为“从”,盗贼都从财利)三盗既宜,三才既安(只要对天地、万物、人这三者的互盗利益关系引导得适宜,就可使得盗贼不作恶,使其因财利所引导而不知不觉地对社会做出贡献,最终天地、万物、人三者按照自身的本能安全、和谐地共处)

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事物发生的枢纽),万化安;猎其富,盗贼弱(饮食应该按一定时间进行,才能调理身体健康;行动要合其自然规律并且抓要害,就能保证各种不确定因素得到平定;把盗贼的财富掌控住,盗贼就会偃旗息鼓),此圣化之道。人知其神之神,不知不神之所以神也(有智慧的人,懂得并运用这个神奇规律之后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神奇结果;而没有智慧的人,因为不了解它之所以神奇的原因,所以就感觉很是神奇)

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屠魔(通“逮”,抓捕)之。其盗机也(盗贼们改过自新的机会),天下莫能见,莫能(无,没有;不;无知的)知。君子罔之固穷,小人罔之轻命(君子没有看到机会就会久陷穷困,小人没有看到机会就会轻视生命)

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瞎子以耳代目,所以他的听觉特别灵敏,聋子以目代耳,所以他眼光特别锐利)。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返昼夜,用师万倍(排除利益的诱惑,身心专注一事,就可以一倍的兵力达到十倍的战斗力。如果一个军队的统帅也能够做到身心不乱,主事专注,白天黑夜都会认真思考,反复掂量,那样十倍的兵力可以达到万倍的战斗力——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蚩役九黎,犹奴三苗,善勿忍于恶。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人内心的欲望,是由于物欲的刺激而产生的,人一旦沉溺于物欲,就会被物欲所葬送。睁大眼睛看清楚现实和我们目前的处境)纲为武,善莫愚(关键在于要敢于对恶势力使用武力,我良善之辈切莫愚蠢)。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天没有主观心施恩于万物,万物却感受到了这种莫大的恩惠;春天,一阵迅雷烈风万物蠢然萌动,生气盎然)

神仙善阴阳,至乐性余,至静性廉(一个快乐到极点的人的性情肯定是放荡有余,缺乏紧迫感,一个守静至极的人的性情一定是清静寡欲、廉明正直的)。天之至私,用之至公,家脉鼎传(上天最大的私心,就是想要我们把权利都用到造福公众上,让帝位在我们中华民族世代相传)

禽之制在气,兽之制在血(制服禽在于一鼓作气,制服兽在于敢流血死拼)。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生与死是互为根本,生是死的根本,有生必有死,死是生的根本,有死必有生)。恩生犹害,魔害消恩(如果对禽兽心生怜悯,就会被这些人面兽心的犹所残害;邪恶势力最会恩将仇报,忘恩负义)。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愚蠢无知的人把天文地理的自然现象变异弄到社会现象中来,认为自己知道这些吉凶祸福的征兆就自封为“圣人”,我以为能够依据这些天文地理的自然现象变异用于分析社会现象中的事物变化,国家盛衰兴亡,检验生死得失的人,才是智慧卓越的哲人)。人以愚虞圣,我以不愚虞圣(人们以愚蠢来猜度看待圣人,我就不以愚蠢来猜度看待圣人)人以期其圣,我以不期其圣(人们期待圣人圣明,我认为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圣人圣明,要靠自己来改变命运)故日:沉水入火,自取灭亡(陷老百姓于不利,等老百姓醒悟了,那就是自取灭亡)。魔兽不除,云门失音(这些妖魔禽兽不早日除掉的话,中央政令将不出中南海)

幼学早磨砺,十五可得志。三十统天下,十五重奢慵。二八始盛世,轩辕导舟车。丝玉烹铜铁,肇字新文明。

自然之道阴静,故天地万物生(大自然的规律是安宁静谧,所以天地万物可以生长);天地之道隐浸,故阴隐胜阳显(天地的规律是润物细无声,所以隐匿秘谋胜过显明画算)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阴阳相互配合,则能顺利应对各种变化)是故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因此按照自然规律来行事)至静之道,律历所不能契(达到静的自然之道,你不能不符合历史规律)爰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机鬼藏。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进乎象矣。

中央神族辱命失期,蚩犹魔族复苏有时。《连山》《归藏》失传,人间无德乱世。今传阴符经典,圣天识藏神道,有志者得之。奇志思神族复兴,末世可济世救民,乾坤进化之大道永焉。

《阴符经》阉割版注释

上篇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心,万化生乎身。天性,人心;人心,机心。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化定基。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炼,谓之圣人。

上篇解释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观察宇宙自然界的法则,掌握这个自然界法则来行动,也就足够了。

这里天字古代很难解释清楚, 天就是指这个世界,自然界甚至宇宙,是人力不可改变的客观存在。执是掌握的意思,道是自然法则,这个道不是后世说的道教的道, 这里是指道家学说法则。中国自古以来,老子写了《道德经》,形成道家学说,后来形成道教。,但汉以后,由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得道家学说落败。其实汉以前我国古代思想,道家学说占有重要地位。这一句就是要按照宇宙法则行动,天之道的自然规律如人的性,是静止的。天之行是自然规律的运动,是动态的,如人的命,这一种静、动结合,道家叫性命双修,道家思想就是叫你顺应宇宙自然规律,做到无为而为。包括人的生命运动和宇宙自然运动密不可分的,如果你认识这些道理了,你就算是比较完备了。

天有五贼,见之者昌。

自然界运动规律有五方面的相互破坏的力量,如果你洞察和领悟宇宙这种关系的规律,以天道为人道的法则,这样的人就能够使它昌盛了。

贼:古代解释意思是残害、伤害的意思,这里是指破坏力量。宇宙自然界有这五种伤害关系,《阴符经》中的五贼解释很多,太公批注,为贼命,贼物,贼时,贼功,贼神。说黃帝得贼命之机,白日上升。殷周得贼神之验,以小灭大。管仲得贼时之信,九合诸侯。范蠡得贼物之急,而霸南越。张良得贼功之恩,而败強楚。有些注家认为,“五贼”是指”木火土金水”五行,五行相生相克, 五行相生有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五行相克有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也有人认为是身体的口、眼、耳、鼻、舌等,身体器官变化与自然变化息息相关,总之说法不一,不管怎样说,说明事物内部存在矛盾规律,如果你掌握这些矛盾规律,顺应这些客观规律办事,你就得到事功,得到万物昌盛。

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心,万化生乎身。

将天道的五行相生相克的变化规律同自身变化规律一起认识,成竹在胸,你就可以施行与天道之规律,这样宇宙虽大,如在心中;万化虽多,不出一身变化规律之内。

五贼者为五种道术,也就是大自然变化归纳的五种客观规律,如贼命,贼物,贼时,贼功,贼神;说小点是事物的五种变化规律,如“木火土金水”五行;再说小点是人身体中的“口、眼、耳、鼻、舌”等。古人常常讲“天五星,地五行,色五色,音五音,人五臓”等,这是对立统一的五种变化规律关系,同道家修身按照这五种变化规律关系相结合,使其自身内应适合其外应,以达天、人同一之境界。就象《黄帝内经》里面的养生必须适应一年四季变化的气候规律一样道理,以求心理平衡,生理平衡。明白了自然规律和身体规律,你不仅保养好了身体,也能够做好事业,当然《阴符经》的道理是能大能小,大到蕴涵治国之策,小到养生之术。所以讲到明白这些道理,掌握这些规律,宇宙虽大好象在你心中,了如指掌,宇宙中万象变化无非在你自己身体变化规律中都可找到。

天性,人心;人心,机心。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天性,其实是人原来的本性;这天人合一的人的本性,是在天地动静变化规律中无形的变化着,这就叫机心。人性的变化都是由这“机”来决定,如果用天之自然规律的道来端正人性的方向,人们才能克服一些违背自然规律的主观欲望,达到存天理定人性。

人的心是禀承于天地之性的,人性是随着的自然变化规律而变化着的,所以说人性即是天性,人们的心常常自然而然,却又不知所以然,比如人认识到自然规律中往往受到风寒要感冒,受到炎热要中暑,但是没有认识的东西很多,这就叫做“机”。天之所以能够动,地之所以静,这也是“机”在起作用。这种“机”表现在人身上就是生命长短,身体好坏,人格高低,事业成败等等诸多方面。“立天之道”就是要用天地自然规律来端正人性的方向,既修练自己的人性,又按照自然客观规律成就事业,

以天理定人性,真正达到性命双修。

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

天发了杀机,星宿就要移位可陨落;地发了杀机,江海中的龙蛇就要爬上岸来;人动了杀机,就会弄得天翻地覆。

天发杀机,是指一些反常的自然现象。如气候反常,冬天变暖,久旱久涝,这样连星际都会脱离轨道陨落。地发杀机,就是地震、海啸、山崩,连水中动物都会逃离爬上岸。人发杀机是讲人违背人性,用所有的武器进行相互残杀,就会造成地覆天翻,面目全非的场面。指人性不能违背自然之规律,达到天时、地利、人和的要求,也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达到和谐,比如现在气候变暖就是人违背自然规律之结果,长此下去就会天地反覆。

天人合发,万化定基。性有巧拙,可以伏藏。

天和人共同发生了杀机,这就造成了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大乱必然得到大治,在天下大乱,八方不守的局面时候,肯定会出现一个新的王朝,来奠定了自己万变中的基础。人的天性有灵巧和笨拙之分,但是要扬长避短,善于正确运用伏藏之术。

天发杀机是自然杀机,主要指自然灾害:如天气异常,山崩地裂,大水泛滥,虫灾旱灾。人发杀机是人为杀机,主要指人事祸乱:如坏人当道,好人受气,政治腐败,经济混乱。人的本性是和天性相通的,因此人在心理上保留着与天性相通的灵性。圣人总结出大自然的规律,尽量做到天人合一来安定社会,奠定基业。每个人的个性,都是有巧有拙的,不可能只有长处,没有短处。所以处事就应该不动声色、深藏不露,使对手难测深浅,就可以发挥长处,藏匿短处了。所以,伏藏便成为致胜的关键。所谓伏藏,就是严守机密,“大智若愚”便是这个道理,唯有善于伏藏,方能用其巧,扬其威。性有巧拙,可以伏藏,就是扬长避短的谋略艺术。从道家修练角度看就是要养道育德,巧拙之性俱隐伏于身心,然后内观正性,外视邪淫,善则行之,不善则舍之,修身炼性,达到神定气和。天性的自然威力,人应该可以掌握它,人要按照自然规律变化来行动,大到国家安邦定基,小到身体道德修养,做到扬长避短,自然规律无法抗拒时候就要预测,尽量化害为利,减少社会或者自身的伤害,所以道家一直提倡大智若愚,韬光养晦,顺其自然。历史上就象孙膑、苏秦、诸葛亮、郭子仪等运用《阴符经》取得事业的正面效果。

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

人有九个窍位,这九个窍位常常受到诱惑和干扰,九窍中惟耳、目、口三者为招致精、神、气散失之要窍,如果能够得到动静相宜的修炼,就能抗拒外来邪魔的入侵。

九窍者,耳二、目二、鼻孔二、口一,此为七窍,也叫“阳窍”,还有“阴窍”二(尿道、肛门),合称为“九窍”。九窍之中,惟耳目口三者为招邪之要口,耳朵听到杂乱声音就会精力动摇,眼睛迷于浓艳色彩就会神光松弛,嘴巴不停多说就会内气散失,精、神、气一伤,就会心绪迷乱,九窍不通,邪不可拒。但是, 眼睛总是要看,耳朵就是要听的,口是一定要讲话的,它们不可能绝对静止,只在懂得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人才能静观自然,心归淡泊,更何有邪气之不消灭哉!这是讲人道,人体之自然规律,懂得修心养身的人,才能够做到无为而为,有作为不以为之,无欲理事不被心身所累,万物有忍而心不生厌,无执无着,身归自然,造福人类。

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炼,谓之圣人。

金、木、水、火、土五行中火是生于木者,木干枯祸发,生大火,必然会攻克任何东西。奸邪的人生于国家内部,当他们时机成熟有动乱时,整个国家都会崩溃。懂得这五行相生相克的自然变化规律和自身正邪变化规律,不断加强自己的品德修炼,这样的人才能称得上是圣人了。

五行相生相克中,金本克木,木反因之雕刻而成器;木本克土,土反因之而茂盛繁荣;土本克水,水反因之而不泛滥;水本克火,火反因之而不曼延;火本克金,金反因之而生光明;克中有生,生中有克。同样人的五行是五心、肝、脾、肺、肾,又称五脏,也和自然规律五行差不多,只有生克适宜,五行相安。肝为木,心为火,肾为水,脾为土,肺为金,又有木对肝对目火对心对舌土对脾对口金对肺对鼻水对肾对耳。总之,自然的五行变化同身体的变化是密切联系的,其实中国的中医理论也是有此而来。如肝为木,心为火。木火炽燃必由水降,肾水降心火,心火温肾水,达到身体平衡,身体不平衡,往往忧之伤脾、气之伤肝,火之伤心,怒之伤肾,大喜大怒伤志。不平衡产生杂念,杂念为奸,奸起妒忌,动乱必生,这样的人当道,国家就不安定。所以《阴符经》讲到人应该合乎自然五行规律,要修炼,精通动静与伏藏之术。研究事物内部发展的必然规律,以智慧来防微杜渐,以法制严加限制。这样的统治者,才是真正“天人合一”的的圣人。

中篇

天生天杀,道之理也。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材既安。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人知其神之神,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也。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人生焉,神明出焉。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

中篇解释

天生天杀,道之理也。

天生万物,又使万物走向死亡,这是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之道理。

宇宙中的万物都是有生到死往复循环的道理,从个体生命来看没有一个不是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这就是天生天杀。但是从整个物种来说,那还是往复循环的发展,人通过生命繁衍,一代一代的发展,野草是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中产生,大地在冬天的休眠中,带入来年春天的勃勃生机。人没有夜晚的休息,细胞的死亡和成长过程,就没有来日的精力旺盛。所以事物都是在生死往复循环中发展,我们必须明白这个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就是道之理也。

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材既安。

天地精华,可以被万物摄取;万物,可以被人利用和破坏;人,过多利用万物,反而会被万物所残害。这三种盗用关系应该把握得适宜,才能够使三者相安。

盗这里指摄取、残害、利用、破坏等意思。天地精华被万物摄取,才会蓬勃生机,但是过多的摄取等于残害和破坏。比如现代工业的发展,废气过多排放,空气被污染,天地精华被残害、破坏。万物可以被人利用,比如砍伐木材可以建筑房子,开采石油可以发展工业,但是过多利用,成为了破坏,过多砍伐木材,造成生态不平衡,水土流失,过多利用石油,造成废气污染。人过多沉迷与万物,却被万物所伤害,叫玩物丧志,有的甚至使人沉溺丧生。

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

所以说:饮食应该按一定时间进行,才能调理身体健康;行动要合其自然规律,就能保证万物安顺和谐。

“时”者,时机也,“百骸”指身体;“理”就是调理、健康的意思;“机”者规律也。这里讲了二层意思,一是讲人的合理饮食规律。万物都有个成熟的时机,熟而食之对身体有利,比如水必须煮开,人喝了就不生病,粮食、蔬菜、肉类必须煮熟,人食了就有营养,熟则益人,生则伤及五脏,少则饥饿伤身,多则伤其胃害其体,“冬补春温夏清凉,四季调理身无妨”。二是讲人与自然和谐的规律。机就是规律,动其机就是人要合乎大自然客观规律,使大自然处于平衡和谐的状态,这样才能够达到万化安。所以我们必须要遵循“以时取用”的原则,要尊重客观规律,尊重一切生物的自然本性,切不能人为的去破坏。《阴符经》给我们指出了理性之思、智慧之思,明智地懂得自身生理平衡和大自然平衡相互关系的重要性。

人知其神之神,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也。

一般人看见神奇的事物认为才是神奇,而不知道有些事物表面看并不神奇,而其实却是令人高深莫测,这才是真正的神奇也。

神是会意、形声字,小篆:神,从示、从申。小篆的示上部为二,二古通上字;下部为三条下垂的线,义作“上天垂相”解。所谓上天垂相就指现代所说的自然现象。古代对日、月、风、雨、雷、电无法解释称之为神。后来智慧才能超绝于人者曰神,德之极高者曰神,知道宇宙变化的圣人曰神,透过中国文字这一智慧符号,为我们揭示出:“通达明了宇宙人生真相的人谓之神”。所以《阴符经》给了我们启示,有些平淡无奇,屡见不鲜的事往往包涵着无数的神奇,关键在于人们认识和探求。就象现代人不断探索科学规律一样的道理,瓦特发明蒸汽机无非是在茶壶煮水的渺小事物中得到启发,牛顿发现万有定律也不过是苹果落地时得到启发,这就是“不神之神”的艺术魅力。创造“不神之神”的境界,就需要激发人的聪明才干,需要运用人的智谋韬略,对其客观事物及其运行规律有其超乎寻常的深刻理解与感悟。从修道者来说,要明白宇宙外象有吉凶之兆,你必须运用智谋韬略,掌握其客观规律。同时要明白自身之神,外通天地,内修圣功,从点滴起始,积累知识,身心齐修,才能洞察一切事物变化规律。

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人生焉,神明出焉。

人们对每一年的日数,月数按照自然规律来确定数字,大月、小月有明确规定;人们按照这样的原理来生存、劳作,探求天地奥秘的圣人产生了,神明的智慧也由此而出现。

一年的日数由地球绕太阳一周,定为三百六十天,每月的日数由月亮绕地球一周定为三百六十个时辰(即三十日)所以有的月份是30日。称月大;有的月份是29日,称月小。月初所在的日期,按太阳和月亮的位置推算定,不机械地安排。农历以12个月为一年,共354日,与回归年相差11日。为此,通过每十九年安插七个闰月的办法回以协调。闰月的安排由二十四节气来决定。由此可见历法的安排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这就是自然规律。《阴符经》就是告诉我们探天地奥秘的神明,也是据此而产生的,这种准确的推算,使每年的节气符合实际气候,有利于人们的修养生息。这就是时间概念,是人民实践中的科学总结。比如人最佳的睡眠时间是在晚上10点到凌晨的三点是有科学道理的,说明人按照历法应该活动时候该活动,应该休息该休息,这样的人才懂得自然规律。如果常常违背自然规律,更何谈生命健康和事业成功。

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

天盗、物盗、人盗,三道的规律契机,深藏于事物之中,不为天下人们的感官所察见,察知。君子发现了这种契机,就会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亲身实践,而小人发现了这种契机就会拼命去追求私利而玩命。

“盗机”就是前面讲的“三盗”即“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这三者关系是潜伏的契机,一般人是很难发现,而且也很难理解,所以讲是莫能见,莫能知。君子明白这种契机是自然规律,就需要好好把握,在实践中去体味,去正确把握,这就是智谋韬略。而小人呢?为把这种暂时的契机,通过权力去占为私利,滥用无度,最终会因私欲的膨胀而葬送了自身。

中篇主要讲人们如何正确运用自身和自然规律来富国强民。首先讲到人的生命和万物的新陈代谢都有其客观的规律。其次天盗、物盗、人盗,三道的规律都需要好好把握,不可能人为的去破坏这个规律。作为人就必须从自身的规律中去了解自然规律,从自身的修养中明白运用智谋韬略,掌握事物的客观规律。再次懂得自然规律是客观的,就象历法规律那样去遵循,才是圣明,三盗之机深藏于事物之中,一般人是很难发现,必须从实践中去体会,从自身修养中去把握,如果天、人、物三者和谐发展才能够真正富国强民。

下篇

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反昼夜,用师万倍。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生死之心在于物,成败之机见于目。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至乐性馀,至静性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禽之制在气。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人以愚虞圣,我以不愚虞圣;人以奇期圣,我以不奇期圣。故曰:沉水入火,自取灭亡。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是故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至静之道,律历所不能契。爰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机鬼藏。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进乎象矣。

下篇解释

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反昼夜,用师万倍。

瞎子以耳代目,所以他的听觉特别灵敏,聋子以目代耳,所以他眼光特别锐利。这是因为他们少受外界干扰,身心专注一事的结果。如果一个军队的统帅也能够做到身心不乱,主事专注,白天黑夜都会认真思考,反复掂量,那样十倍的兵力可以达到万倍的战斗力。

瞽:ɡǔ,(形声字。从目,鼓声。本义:瞎眼),《书?尧典》传:“无目曰瞽。”这里用瞎子、聋子作为比喻,要求军队的统帅者,做到静虑。一个人如果少受到外界干扰,静心专注,这样不但有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也有利于事业的成功,任何事情能够考虑周密,才能够深入探究其无穷奥妙。如果一个人生性浮躁,做事不专注,或者象“小猫钓鱼”蜻蜓来了捉蜻蜓,蝴蝶来了捉蝴蝶,那么连一条小鱼都难以钓到。《阴符经》告诉我们用兵者更需要一种深思熟虑的修养。

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生死之心在于物,成败之机见于目。

人内心的欲望,是由于物欲的刺激而产生的,人一旦沉溺于物欲,就会被物欲所葬送。人引起对事物的欲望的奥秘关键在于眼睛。人的心生心死也在于对事物的追求和舍弃而引起,一个人的事业成败的奥秘也在于你一双慧眼。

人的主观意识是外界事物的信号刺激而产生的,喜、怒、哀、乐是外面事物反应到主观思想以后所产生的心理活动,比如听美好的音乐就会觉得舒服快乐,看见好吃的东西就产生想吃到的欲望,同样对美色也会产生心理和生理反应。但是要没有欲望也是不客观的,但是超过客观的欲望,或者沉溺于一种物欲,就会被葬送,叫玩物丧志,也有酒、色、财、气伤英雄之说。古人把接触正面的事物叫阳,接触过多或者反面的事物叫阴,人的阴阳不平衡就会心力衰老而死亡,人接触事物的第一信号是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所以说一个人的眼睛对人的生死奥秘起到了重要作用。《阴符经》就提出了“生死之心在于物,成败之机见于目”的道理,一个人的心念起灭也是对物欲的追求多少而决定,而一个人的事业得失成败奥秘在于你的一双眼睛。所以修道者就要清心寡欲,身外之物不可多求。心有物造,目观心动,只有寡欲,才能心目机合,达到处理事物完善。

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

天没有主观心施恩于万物,万物却感受到了这种莫大的恩惠,春天,一阵迅雷烈风万物蠢然萌动,生气盎然。

天是自然的,没有主观意识,所以叫无恩,就象老子《道德经》里说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意思说天地是自然客观的,没有主观意识,对待万物就象祭祀用草扎的狗一样,祭祀时候万人朝拜,祭祀完毕一把火烧了。天给万物以空气、阳光、雨露,万物是得到了大恩的,就象春天来了,一声春雷,一阵春风,让万物蠢然萌动,生气盎然。过去皇帝可称为天子,这里也可比作一个国家好的政策,法律,好的统治方法,作为皇帝没有认为我是有多大恩惠,而是让百姓真正去感受到恩惠,这样的国家就象春天一样,生气盎然,蓬勃发展。

至乐性馀,至静性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禽之制在气。

一个快乐到极点的人的性情肯定是放荡有余,缺乏紧迫感,一个守静至极的人的性情一定是清静寡欲。廉明正直的。天道从统治角度看可以说绝对自私的,但是在运用方面应该是大公无私的,禽兽以弱小制服强大在于一鼓作气。

馀是繁体字,即余,余的意思是姓,是我,超过了称余。这里指放荡有余,思想麻痹。这两句话说明两种不同精神状态的人的品德修养。人需要乐观精神,但不允许狂欢放荡,骄奢淫逸;人需要冷静头脑,神清智明,但不允许过于沉静。因此这是指帝王将帅在对待战争时应有的精神状态,说明在战争中保持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是十分重要的。

天道自然规律也可以说是自私的,人为不可能刻意去改变它。自然之道根据物的不同特点使之成长发展,没有遗弃其中的任何一物,从运用角度看可以说是大公无私的。由此,可以探究到统治的天道、王道、政道、兵道都是如此,天道、王道与治道是相通而又是最自私的。谁不维护统治阶级的自身利益呢?但是这个自身根本利益,还是要维护的是天下人的利益,所以运用政令、军令必须是大公无私的。不容有半点违反。

动物禽兽存在自然竞争的法则,以小胜大在于一鼓作气征服对方,玄龟食蟒,颤隼击鹄,黄腰啖虎,飞鼠断猿,蜍蛭哜鱼这些现象都存在。这里借用以小胜强的军事战略,禽:古代通擒。意为俘获。箝制,致敌于死命。指:制裁、箝制,使其敌方失败,气:气势。人或动物所表现出来某种力量的趋势,也指土气。鼓舞军队的士气,挫伤敌人的锐气。创造无敌于天下的士气,以及由士气表现出来的力量趋向,这是个重要的战略战术。比如后来的道家非常讲究练气,从个体生命看,气是生命动力源泉,气血畅通,生命才能旺盛,一鼓作气,一气呵成就是做人做事的原则。

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

生与死是互为根本,生是死的根本,有生必有死,死是生的根本,有死必有生,这是宇宙新陈代谢的客观规律。同样有恩害相生,亦同于生死,若人害里求生,得恩而生,叫恩生于害,若人恩里求害,得害而死,叫害生于恩。

这里是用生死、恩害的自然辨证关系运用于兵法韬略上是有科学道理的,比如两军交战的战场,却是横躺死尸的地方,如果抱必死决心就会打出生路,就是投之死地而后生。恩害也是同样,吴王夫差树立恩威于勾践,夫差允勾践屈服求和,为质于吴,后又释放勾践回国。反而遭到国灭身亡的祸害,勾践是害中求生。这样的辨证思想来源于生死、恩害的自然规律。智者能够举一反三而理解把握。

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

愚蠢无知的人把天文地理的自然现象变异弄到社会现象中来,认为自己知道这些吉凶祸福的征兆就自封为“圣人”,我以为能够依据这些天文地理的自然现象变异用于分析社会现象中的事物变化,国家盛衰兴亡,检验生死得失的人,才是智慧卓越的哲人;

愚人:蠢笨无知的人。天地文理:即天文地理,是自然现象中的事物,例如日蚀,月蚀、星变、地震等。圣:这里指超凡、预见性强的人。时物文理:社会现象中的事物变化。例如政治制度、方针政策、生产建设、赋税民情等等。哲:智慧卓越的人。《阴符经》告诉我们天文地理,五行变化是自然规律,作为知晓的圣人,不是把自己的知识、认识去用于卖弄玄虚,愚弄百姓,而是要树立天下为公,知识用于社会,把它运用于分析社会现象中的事物变化规律,国家盛衰兴亡,检验生死得失,这样的人才称得上真正智慧卓越的哲人。

人以虞愚我,以不愚虞人。人以期其圣,我以不期其圣。故曰:沉水入火,自取灭亡。

‎‎他们以欺骗的手段来愚弄我,以高明的手段来欺骗大众。大众依然把希望寄托在统治者,我认为不应把希望寄托于统治者,我们要靠积极的斗争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所以说:“那些对我们进行愚弄和欺骗的人,譬如沉水自溺,投火自焚,自取灭亡。”劝告他们:理国以道,在于损其事而已;理军以权,在于亡其兵而已。无死机则不死,鬼神其如我何?天生机则不生,天地其如我何?圣人修身以安其家,理国以平天下,在乎立生机,以自去其死性者,生之机也;除死机,以自取其生情者,死之机也。

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

宇宙大自然的运动规律是以静应动的,所以天地万物才能够蓬勃生长;天地万物运动规律是浸透着,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事物都是正反、阴阳两面的对立统一运动而推动事物的发展。由于阴阳二气的推动,大自然变化才顺利啊。

静:指安静,守静,以静应动。浸:浸透,渐进的意思。阴阳:阴阳:本指日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古代思想家看到一切现象都有正反两方面,就用阴阳这个概念,来解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两种对立、互相消长的物质运动现象。胜:胜利,这里指事物运动发展。天地万物的产生、形成、发展的过程就是自然之道,道是高深莫测,寂然无声,就是至静,静是和谐之境界,由于它至静,所以无所不包。凡属有形有气的物质,都从此而诞生。道运行于天地之间,形成阴阳二气。阴阳二气在天地之间整年间从没出现过平衡的现象,而是相互更替,相互为消长的发展。比如一年四季都是阴阳交替的过程,古代把冬至称阳生,从此阳气逐渐增积天气渐渐炎热;而夏至称阴生,从此阴气逐渐增积天气渐渐寒冷,于是出现了四季气候,生长了万物,这种变化是很有次序的。由此人们找到了宇宙大自然的物质运动变化这个规律。

是故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

所以,深思熟虑的圣人深知自然之道不可违抗,所以顺其自然,对它加以控制和利用。

懂得自然之道,与天地合德者才可称为圣人,他们懂得自然规律不可违背,只有很好的加以控制和利用,叫借天地之力为我所用,与天地同功用。如《三国演义》火烧赤壁里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东风是不可能借的,无非是诸葛亮知道自然之道,一年四季阴阳气候变化中,冬至前后三天必然有阳生,形成东风天气,这就是与自然合德者,对自然加以很好的控制和利用。

至静之道,律历所不能契。

达到守静的自然之道,即使精微填密的乐律和历法,也只能要求符合,而不能做到符契。

静:是黄帝守静的自然之道的一种观点,这里的道和后来道家的道是有区别的,老子的《道德经》中的道和黄帝的自然之道相同,道家产生于东汉末期张道陵所创建,而老子所处时代春秋时期(约公元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黄帝是在公元前4856年前,道教崇拜老子,不等于道教教义就符合老子的政治思想,所以我们不能用后来道家的道搬用到《阴符经》来解释,黄帝讲的静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平静就是事物恢复了本性,恢复本性才是事物的常态。用现代哲学观点来解释:“静,就是事物矛盾双方的同一体”。我们都知道事物没有矛盾就不能向前发展,但事物的矛盾双方必须在一定的条件下相对平静的共存于同一个统一体中,事物才能正常的发展。静是用自然界中的一些规律来说明统治者头脑随时都要保持清醒的重要性,只有头脑清净才能把国家治理规正。静也是指统治者要爱好和平,不要喜爱战争,没有战争国家才能安定,国家安定人民生活自然就会走向正轨。静还是一种处事方法,静才能够深思熟虑,兵家更加需要冷静考虑,冷静分析,才能够在谋略上取胜。律历:指乐律和历法。《大戴礼记?曾子天圆》文中说:“圣人慎守日月之数,以察星辰之行,以序四时之顺逆,谓之历;截十二管,以宗八音之上下清浊,谓之律也。律居阴而治阳,历居阳而治阴,律历迭相治也。”这里意思是即使是圣人能够精通算数,天文历法,懂得八音清浊,但是你对自然之道也只能接近它,也不可能穷尽它,就象我们能够接近科学,却不能穷尽科学一样道理。

爰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机鬼藏。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进乎象矣。

于是,古人创造了奇门遁甲,推算出万物生长与万象纷呈的局面,在八卦甲子中又神秘地摆出神机妙算和伏藏的机道。并且用奇门遁甲中阴阳相胜之术不仅用于治国治军,还被用于卦象测算中去了。

爰:(yuán)句首语气词,于是的意思。“奇器”即是九宫遁甲式,以九宫为框架,以八卦甲子为素材。八卦甲子:奇门遁甲中的内容,八卦甲子之中有隐藏之神机,颇有浓厚的神秘色彩。

阴阳相胜之术:是阴阳相推之术的更进一步,阴阳相推之术是说阴阳两面这对矛盾势力运动都能推动事物前进,采取渐进、扩散、推动、渗透其细微组织而后消灭它;阴阳相胜之术却是指敌我双方都运用阴阳相推之术来争取自己一方胜利。所以阴阳两面这对矛盾势力运动,不论是用阴的一面,或者是用阳的一面,不论白昼行动或夜晚行动,不论进攻或防御,都可取胜。这就是阴阳相胜之术的特点。通过阴阳相胜之术可以取得战争必胜的道理。昭昭:光明,谓明辩事理。《盂子·尽心下》:“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意谓:贤能者以他的明辩事理,使人也明辩事理。这里是指奇门遁甲这个神秘的《易》学,不仅仅用于战争,而且也被那些明辩事理的贤能者用于卦象测算中去了。

《阴符经》阉割版原文及注释

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

〈觀自然之道,无所觀也。不觀之以目而觀之以心,心深微而无所見,故能照自然之性,唯深微而能照,其斯之謂陰。執自然之行,無所執也,不執之以手而執之以機,機變通而无所繫,故能契自然之理,其斯之謂符。照之以心,契之以機,而陰符之義盡矣。〉

故天有五賊,見之者昌。

〈五賊者,命、物、時、功、神也。《傳》曰:聖人之理,圖大而不顧其細,體瑜而不掩其瑕。故居夷則導道布德以化之;履險則用權發機以拯之。務在匡天地,謀在濟人倫。於是用大義除天下之害,用大仁興天下之利,用至正措天下之枉,用至公平天下之私。故反經合道之謀,其名有五,聖人禪之,乃謂之賊;天下賴之,則謂之德。故賊天之命,人知其天而不知其賊,黃帝所以代炎帝也;賊天之物,人知其天而不知其賊,帝堯所以代帝摯也;賊天之時,人知其天而不知其賊,帝舜所以代帝堯也;賊天之功,人知其天而不知其賊,大禹所以代帝舜也;賊天之神,人知其天而不知其賊,殷湯所以革夏命也。故見之者昌,自然而昌也。太公以賊命為用,味以取其喻也。〉

五賊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

〈《傳》曰:其立德明機用妙,發之於內,見之於外而已,豈稱兵革以作寇亂哉?見其機而執之,雖宇宙之大不離乎掌領,況其小者乎?知其神而體之,雖萬物之眾不能出其胸臆,況其寡者乎?自然造化之力,而我有之,不亦盛乎?不亦大乎?〉

天性,人也。人心,機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傳》曰:人謂天性機為人心,人性本自玄合,故聖人能體五賊也。〉

天發殺機,龍蛇起陸。人發殺機,天地反覆。

〈《傳》曰:天機張而不生,天機弛而不死。天有弛張,用有否臧,張則殺威行,弛則殺威亡,天殺之機息。然天以炁為威,人以德為機。秋冬陰炁嚴凝,天之張殺機也,故龍蛇畏而墊伏;冬謝春來,陰退陽長,天之弛殺也,故龍蛇悅而振起。天亦有寒暄。德亦有寒暄,人亦有寒暄。德刑總肅,君之張殺機也,故臣下畏而服從;德失刑偏,君之弛殺機也,故姦雄悅而馳騁。位有尊卑,如人有天地。故曰;天發殺機,龍蛇起陸,寇亂所由作;人發殺機,天地反覆,尊卑猶是革。太公、諸葛亮等以殺人過萬,大風暴起,晝若暝,以為天地反覆,其失甚矣。〉

天人合發,萬變定基。

〈《傳》曰:天以禍福之機運於上,君以利害之機動於下,故有德者萬變而愈盛,以至於王;无德者萬化而愈衰,以至於亡。萬變定基,自然而定。〉

性有巧拙,可以伏藏。

〈《傳》曰:聖人之性巧於用,居窮行險則謀道以濟之,對強與明則行義以退避之。理國必以是,行師亦以是。〉

九竅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動靜。

〈“九窍”即指人体的两眼、两耳、两鼻孔、口、前阴尿道和后阴肛门而言。三要分为外三要(眼、耳、口)和内三要(精、炁、神)。道教认为“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夫惟三要,有内三要,有外三要。内之三要者,精炁神也。外之三要者,眼耳口也。眼为神之门,耳为精之门,口为气之门。〉

火生於木,禍發必尅。姦生於國,時動必潰。知之修鍊,謂之聖人。

〈《傳》曰:夫木情靜,動而生火,不覺火盛而焚其質。由人之性靜,動而生姦,不覺姦成而亂其國。夫明者見彼之隙以設其機,智者知彼之病以圖其利,則天下之人彼愚而我聖。是謂生者自謂得其生,死者自謂得其死,无不謂得道之理也。〉

天生天殺,道之理也。天地,萬物之盜;萬物,人之盜;人,萬物之盜。三盜既宜,三才既安。

〈《傳》曰:天地以陰陽之炁化萬物,萬物不知其盜;萬物以美惡之味饗人,人不知其盜;人以利害之謀制萬物,萬物不知其盜。三盜玄合於人心,三才順動於天理。有若時,然後食終身;无不愈時,然後動庶績,无不安食;不得其時,動不得其機,殆至滅亡。〉

故曰:食其時,百骸治。動其機,萬化安。人知其神而神,不知其不神所以神也。

〈《傳》曰:時人不知盜之為盜,只謂神之能神。鬼谷子曰:彼此不覺之謂神,蓋用微之功著矣。〉

日月有數,大小有定。聖功生焉,神明出焉。

〈《傳》曰:日月有准,運數也。大小有定,君臣也。觀天之時,察人之事,執人之。機,如是則聖得以功,神得以明,心宜理合,安之善也。〉

其盜機也,天下莫能知。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輕命。

〈《傳》曰:其盜微而動,所施甚明愽,所行極玄妙。君子用之,達則兼濟天下,太公其人也;窮則獨善其一身,夫子其人也,豈非擇利之能審?小人用之,則失其身,大夫種之謂歟?得利而亡義,李斯之謂歟?豈非信道之不篤焉?〉

瞽者善聽,聾者善視,絕利一源,用師十倍;三返晝夜,用師萬倍。

〈《傳》曰:瞽者善於聽,忘色審聲,所以致其聽;聾者善於視,遺耳專目,所以致其明。故能十眾之功,一晝之中三而行之,所以至也;一夜之中三而息之,所以精也。故能用萬眾之人。〉

心生於物,死於物,機在於目。

〈《傳》曰:夫心有愛惡之情,物有否臧之用。目視而察之於外,心應而度之於內。善則從而行之,否則達而止之,所以觀善而懲惡也。〉

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風,莫不蠢然。

〈《傳》曰:天以凶象咎徵見,人能儆戒以修德。以迅雷烈風動人之恐懼(天垂象以警醒世人),以政福无恩而生大恩之謂也。〉

至樂性餘,至靜性廉。

〈《傳》曰:未發謂之中,守中謂之常,別樂得其志,而性有餘矣。安常謂之自足,則靜其志而廉常足矣。〉

天之至私,用之至公。

〈《傳》曰:自然之理微而不可知,私之至也;自然之效明而不可違,公之至也。體聖體之亦然。〉

擒之制在炁。

〈《傳》曰:擒物之以炁,制之以機,豈大小之才乎?太公曰:豈以小大而相制哉?〉

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於害,害生於恩。

〈生者,人之所愛厚,於身大過,則道喪而死自來矣。死者,人之所惡,於事至明,則道在而生自圖矣。福理所及謂之恩,禍亂所及謂之害,損己則為物之所益,害之生恩也。〉

愚人以天地文理聖,我以時物文理哲。

〈《傳》曰:觀天之運四時,察地之化萬物,无所不知而蔽之以无知,小恩於人以蒙自養之謂也。知四時之行,知萬物之生,皆自然也。故聖人於我以中自居之謂也,故曰死生在我而已矣。〉

人以虞愚我,以不愚虞人。人以期其圣,我以不期其圣。故曰:沉水入火,自取滅亡。

〈‎‎他們以欺騙的手段來愚弄我,以高明的手段來欺騙大眾。大眾依然把希望寄托在統治者,我認為不應把希望寄託於統治者,我們要靠積極的鬥爭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所以說:“那些對我們進行愚弄和欺騙的人,譬如沉水自溺,投火自焚,自取滅亡。”勸告他們:理國以道,在於損其事而已;理軍以權,在於亡其兵而已。無死機則不死,鬼神其如我何?天生機則不生,天地其如我何?聖人修身以安其家,理國以平天下,在乎立生機,以自去其死性者,生之機也;除死機,以自取其生情者,死之機也。〉

自然之道靜,故天地萬物生。

〈《傳》曰:自然之道,无為而无不為,動靜皆得其性,靖之至也。靖,故能立天地,生萬物,自然而然也。伊尹曰:靖之至,不知所以生也。〉

天地之道浸,故陰陽勝。

〈《傳》曰:浸,微也。天地之道,體著而用微,變通莫不歸於正,微之漸,故能分陰陽,成四時之至順也。〉

陰陽相推,變化順矣。

〈《傳》曰:聖人變化順陰陽之機,天地之位自然,故因自然而冥之,利自然而用之,莫不得自然之道也。〉

是故聖人知自然之道不可違,因而制之。

〈註在上文。〉

至靜之道,律曆所不能契。

〈《傳》曰:道之至靜也,律曆因而制之,不能叶其中,鳥獸居之謂也。〉

爰有奇器,是生萬象。八卦甲子,神機鬼藏。

〈《傳》曰:八卦變異之俠,從是而生。上則萬象,下則萬機。用八卦而體天,用九疇而法地,叅之以炁候,貫之以甲子,達之以神機,閉之以詭藏,奇譎之蕩自然也。〉

陰陽相勝之術,昭昭乎進乎象矣。

〈《傳》曰:陰陽相勝之術,坦微而不違乎本,明之信可明,故能進乎精曜象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