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经阴符七术-盛神法五龙

(chéng,《说文》:“盛,黍稷在器中以祀者也”。理解为容纳)神者,(满,充满)五气(五神即神、魄、魂、意、志五种人的精神活动,中医五行理论中,五神与五脏相应,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又称五脏所藏),神为之长,心为之(通“释”,放出;释放)(道德,品行。《周礼·地官》注:德行,内外之称,在心为德,施之为行)为之(重要,重大),养神之(道理;方法)( “之于”的合音)道。

容纳的精神,充满有五气,精神是五气的统帅,思想是精神的释放,道德是五气的重要影响因素,蓄养精神的方法就是归之于“道”。

道者,天地之(起点、开始),一其(开端,头绪)也!物之所造,天之所生。包宏无形化气,先天地而成,莫见其形,莫知其名,谓之神灵。故道者,神明(指人的精神和智慧)(水流所从出的地方),一其化端。

道,是天地的起始,“一”是天地的头绪!万物都由道创造,天地也由道产生。“道”包含恢弘无形的化育之气,它先于天地而生成,我们不能看出它的形态,不能叫出它的名字,只能称它为“神灵”。所以“道”,是神明的源头,而“一”是万物变化的开端。

是以德养五气,心能(找到)(和合),乃(发生,呈现;产生)(方法;策略)。术者,心气(心意,心思)(引导、指引)所由(所自;来源;由来)(通“释”,放出;释放)者,神乃为之使(使唤;役使;支使)九窍(指耳、目、口、鼻及尿道、肛门的九个孔道)十二舍(即中医的十二脏:心、肺、肝、胆、膻中、脾、胃、大肠、小肠、肾、三焦、膀胱)者,气之门户,心之总摄(主宰;主持)也。

因此道德涵养五气,思想能得到“一(和合)”,才能产生策略。策略,就是心意的指导由来;释放,精神就会为之所支使。人体的九个孔窍和十二舍,是气运行的门户,是思想的主宰。

(生命)受于天,谓之真人(亲身和活着的人);真人者,与天为一。内修练而(意识、感觉)之,谓之圣人;圣人者,以类知之。

生命受自于天,称之为真人;真人,与天合而为一。通过内心的修炼而知“道”的人,称为圣人;圣人通过类推的方法来知“道”。

故人(参与)一生(整个生命期间),出于物化。知类在(指耳鼻目口等器官之孔),有(地方)疑惑,通于心术(用心思考,认知事物的方法),心无其术,必有不通。其通也,五气得养,(一定;务必)在舍神,此谓之化。化有五气者,志也、思也、神也、德也,神其一长也。

所以人参与的整个生命期间,出于适应万物的变化。人了解各类事物在于利用各种感觉器官;有地方存在疑惑,通过思想的方法来通达。如果思想没有掌握其中的策略,那必定有不通达的地方。通达之后,五脏精气得到蓄养,这时务必要释放精神,这就叫做“化”。能化为五气的原因,是依靠志向、思想、精神、道德,其中精神是其主导者。

静和者养气,养气得其(和谐;协调),四者不衰。四边威势,无不为,存而舍之,是谓神化。归于身,谓之真人。真人者,(参与;一起干某事)天而(符合,不违背)道,执一而养产万类(万物,多指有生命的),怀天心(天意)(施行;实行;推行)(恩泽、恩惠)(培养,修养)无为;(可、能够)包志虑思意,(1、并且。2、能、可以)行威势者也。

做到安静、平和就能养气,养气能使得五气和谐,那么志向、思想、精神、道德就不会衰退。四面充满威势,我们就能无所不为,威势积存后释放,就叫做神化。神化归于自身,就叫做真人。真人,参与天事且行为符合规律,秉执“一(和合)”而养育和产生万物,心怀天意,施行道德,修养无为(之道);能够包容他人的志向、谋虑、想法、意志,并且能施行威势的人。

(通“仕”,作官)者,通达(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盛神,乃能养志。

作官的人,通达这个“容纳的精神”,才能修养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