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

「親親尚恩」和「尊賢尚功」

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上帝發笑的不是別的,是人行動的結果恰恰背離自己動機的初衷。這就是米蘭·昆德拉意義上的「玩笑」。

歷史沉浮,無論是流血的戰爭,激進的變革,從宏觀的角度看,目的無非兩個:人民的幸福和國家的富強。從理論上講,這兩者應該是統一的,國家不富強,經常遭受侵略欺凌,國內的人民哪裡有幸福可言?話說回來,國內的人民飢不裹實,顛沛流離,這樣富強起來的國家又有什麼意義?所以說,二者似乎是統一的。

但我們縱觀歷史的長河,問題決非如此簡單。邏輯上的統一無法阻礙現實中的斷裂和分化,以至於國家的富強和人民的幸福成了歷史中的一個兩難選擇,無法同時兼顧,要麼選擇前者,要麼選擇後者。

《呂氏春秋·長見篇》曾經有這樣一個記載:周武王滅紂以後,把呂尚封在了齊,把周公旦封在了魯。有一天,呂尚和周公旦的關係不錯,二人經常在一起談論治國之道。周公旦問呂尚:「何以治國?」 呂尚回答說:「尊賢尚功。」呂尚問周公旦:「何以治國?」周公旦回答說:「親親上恩。」太公望說:如果你這樣治理國家,魯國的國力就會慢慢地削弱了。周公旦反駁說:魯國雖然削弱了,但我的子孫卻能前後相繼,齊國看似強大了,但齊國以後的君主未必姓呂了。此言果真不假,其後齊日以大,至於霸,二十四世而田成子有齊國,齊國果然不是呂家的天下了;魯日以削,至於覲存,但卻是三十四世而亡。正如章太炎先生所說:「蓋尊賢上功,國威外達,主權亦必旁落,不能免篡弒之禍;親親尚恩,以相忍為國,雖無篡弒之禍,亦不能致富也。

更為糟糕的是,國家也不富強,人民也不幸福,既沒有做到「國威外達」,也沒有做到「親親尚恩」,也就是內憂外患。這種場景可以說糟糕到了極點。

歷史的發展可能正是為呂尚和周公旦的這一段對話作註解的。但更為微妙的是,不同的歷史給出了不同的選擇。戰國時代,戰亂紛呈,民不聊生,弱肉強食,一切都要靠拳頭說話,那些不富強的國家只有挨打受氣的份,相反,那些拳頭較硬,實力較強的國家卻是佔盡了上風。在這種「爭於力氣」的年代,誰還會去推行「親親尚恩」呢?我們看到,秦孝公重用商鞅進行變法,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唯一的目的不過是國家富強。

秦國強大了,強大到無人能敵。但是,秦國的百姓卻遭殃了。戰國時代,哪個國家的人民生活的最苦?是秦國。哪個國家的臣子最不好當,也是秦國。如果我們看看秦國的歷史,自從商鞅變法以後,秦國採取嚴刑酷法對百姓進行鎮壓,不是上戰場打仗,就是被身邊的人監視,大氣都不敢出,因為你一不小心就可能丟掉性命。在這樣一個絲毫沒有安全感的國度里,又會有什麼幸福感呢?《資治通鑒》中說:「初,商君相秦,用法嚴酷,嘗臨渭論囚,渭水盡赤。為相十年,人多怨之。」 商鞅執法極其殘酷,在當宰相的十年中,曾經在渭水河畔處決犯人,把渭水都染紅了。誰願意生活在這樣一個國度里呢?估計沒有人願意。秦國曾經攻打上黨,上黨的老百姓都跑到趙國去了,他們知道,一旦成為秦國的子民,就無疑下了地獄!正如魯仲連所說:「彼秦者,棄禮義而上首功之國也。彼即肆然而為帝於天下,則連有蹈東海而死耳,不願為之民也!」 魯仲連作為山東的文明人,對秦國的野蠻嗤之以鼻,說秦國是「尚首功之國」。秦國的士兵砍下敵人的一個腦袋,就晉爵一級。所以,秦國的士兵在打仗的時候,不僅僅把敵人殺死就完了,還要把他們的腦袋砍下來,別在褲腰帶上,繼續向前沖,殺的人多了,褲腰上的腦袋就多了,有時候多大七、八個。試想,一個渾身獻血,腰帶上別著七、八個鮮血淋淋的腦袋,還在向前衝殺,誰見了誰不會害怕?所以秦國是「尚首功之國」,秦國的軍隊是「虎狼之師」。所以,秦國是通過高壓、酷法強制性地將國家的內耗降低到最小,從而富國強兵(別忘了,富的不是民,而是國家。強的不是人,而是「兵」的角色)。也正因為此,秦國通過對國內人民的壓制換取了國家整體的利益,最後在戰國七雄中脫穎而出,吞併八荒,統一全國。

做秦國的大臣也不是多麼幸運。秦國雖然「尊賢尚功」,尊賢卻是赤裸裸的工具主義。有用的時候,低三下四,沒有用的時候卸磨殺驢。而這恰恰是「親親上恩」的反面,也是秦帝國迅速坍塌的必然。從商鞅見殺,到後面的穰侯、韓非子、范睢、呂不偉、蒙田,李斯,沒有一個有好下場的。極端的功利主義導致的就是翻臉無情。

而那些遵循「親親上恩」的山東諸國呢?「尊賢尚功」之路根本行不通,因為文化底蘊使然。所以,吳起一生顛沛流離,根本無法施展抱負。商鞅在魏國也不得志,韓非子的話在韓國也沒有人聽。總之,一個文明,注重人情味的國家怎麼能幹出「尊賢尚功」的事情呢?湯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諸侯,難道靠的是強迫?靠的是壓制?靠的是狡詐?所以,他們沒有秦國野蠻,但治國策略又確實顯得迂腐,最終被一個個滅掉了。

讓我們再看看宋朝。宋朝的情形與秦國恰恰相反。金庸先生說要重新寫中國歷史,歷史的新寫法就是要拋開朝代更迭,更多地關注民生,看看哪個朝代讓他的子民過的更幸福。金庸先生說,宋朝的人民就過得很幸福。宋朝很少有殺戮,即使開國皇上趙匡胤也沒有像其他朝代的開國皇上一樣大殺功臣,而是通過「杯酒釋兵權」的溫柔手段加強了中國集權,保持了社會的穩定。開國之初,趙匡胤面臨的選擇估計和其他朝代的開國皇上一樣:是窮兵黷武,封疆闊地,連修戰事?還是溫和無為,讓老百姓過上幸福穩定的生活?軍人出身,過慣了刀頭舔血生活的宋高祖選擇了後者,我們可以從他以及其繼任者的一系列政策中看出來:頒布了「不殺大臣,言者無罪」的法令,他的五個繼任者都不曾砍過一個文人和大臣的腦袋;宋朝沒有徵兵制,為歷朝所僅見,它盡量避免徵派稅賦於民間,刑罰都較其他朝代溫和,但對官吏管理嚴格。這樣的治國策略無疑大大減少了國家的內耗,省去了龐大的軍費開支,使得經濟文化得到了空前繁榮。放眼望去,歐陽修、蘇東坡、王安石、司馬光、程顥等等大文豪、大改革家、大哲學家都生活在這個朝代。那時的百姓生活從著名的《清明上河圖》就可略見一斑。《清明上河圖》描繪了當時的都城汴京的繁榮景象,生活在畫中的每一個百姓,都享受這其他朝代難有的幸福生活。

黃仁宇先生統計過得幾個數字讓人震驚:宋朝年財政收入最高曾達到16000萬貫文,北宋中後期的一般年份也可達8000-9000萬貫文,即使是失去了半壁江山的南宋,財政收入也高達10000萬貫文。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呢?比較300年後的明朝財政數字,你會驚奇的發現,大明王朝的的財政收入僅僅是北宋的1/10弱,南宋的1/6弱,而600年後的大清王朝,其人口與版圖都在宋朝的3倍以上,財政收入也遠遠不能達到宋朝水平,直到清末才能勉強接近。

這樣的生活估計就是我們所期盼的,政通人和,安居樂業。可是風欲靜而風不止,歷史估計從來就沒有太平過。這個文縐縐的朝代失去了尚武精神,喪失了強硬的態勢,沒有了發達的肉體。於是乎,周邊的少數民族蠢蠢欲動,集結兵力,開始垂涎這塊肥肉。從蒙、金的屢犯中原,到得寸進尺,宋朝卻是頻頻退讓,一味採取綏靖政策,沒有了「犯我天威,雖遠必誅」的男兒豪邁,留下的卻是「靖康恥,猶未雪」的千古長嘆;沒有了「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爭者幾人還」的血性,平添的卻是「暖風吹得遊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的行屍走肉。當國門被打開,疆土被踐踏,人民的幸福又何以保障?覆巢之下,豈有完卵?社會創造的財富,都不過進了掠奪者的口袋,所以得辛勤勞動,不過是為別人在做嫁衣。

如果你是一位古代的君主,面對「親親尚恩」和「尊賢尚功」,你又會如何選擇呢?

轉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3d541701008r0d.html

中國人,只有戰死,沒有嚇死!

今天老婆下班時帶回了汽水包,這個汽水包的意思是棄水包,就是我放棄水(智),你們就包容我。那麼我會放棄水(智)嗎?

處於當今這種亂世下,如何生存成了我們每個人都將要考慮的問題。放棄智謀,就等於在這個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亂世中自動解除武裝,再愚蠢的人也不會做出此種決定。你們能提出這種倡議,說明你們的智力十分地低下。中國人,只有戰死,沒有嚇死!

要想讓我們放棄智謀,也不是不行,前提是我們普通人的安全能得到保障,生活能安定。如果我們的安全能得到保障,生活得安定,鬼才願意去費那個腦筋去鬥智斗勇。所以我們是否放棄智謀,決定權不在我們,在你們!

我們不光不會放棄智謀,還會不斷提升自己的智謀和認知。當然,破解智謀的方子我也給了你們,那就是修「道」。我們唯「道」是從,但絕對不會放棄智謀!

你們這些叫我老婆帶汽水包的人,既無「道」,也無「智」,很令我們著急啊……

聯金引木

我博客裡面有一篇《破解三仙獻鼎局》的文章,網站後台收到了大量的留言,這些留言絕大部分是謾罵之言。看來對於我破解了三仙獻鼎局這件事情,確實讓這些垃圾們惱羞成怒了啊!

三仙獻鼎局的核心邏輯其實就是轉嫁矛盾。把主體和主體之間的矛盾轉化成主體和傀儡之間的矛盾,最後在大張旗鼓的把傀儡給剪掉。破這個局首先要求當事人自身沒有貪慾,因為人有了貪慾,就會被引誘和利用。你想想,扶你上位或是助你升官發財,他們憑什麼幫你?聰明人想一想就知道,這中間存在利益交換!無非要讓你替他們火中取粟罷了,所以我們千萬不要被利益蒙蔽了眼睛。這就跟釣魚的原理是一樣的,甚至有的高手,來個太公釣魚、願者上鉤,卻仍舊會有不少人上當受騙。人們的愚蠢和貪慾,正是他們獲利的源泉。

垃圾們利用腦機介面和現代科技,極盡欺騙和挑撥之能事,煽動大家心中對國家的不滿,他們好從中坐收漁利,以期最終能奪取國家政權。那麼該如何應對?

我的思路:

一、科技反制科技。當務之急是要想辦法清除大家體內的納米晶元,保證大家的最基本的生命安全,防止我們因思維透明化而被這些垃圾們隨意欺騙和蹂躪。

二、控制和監管這些垃圾,使他們不能肆意作惡。盡最大努力避免他們把自己的性命和當地無辜的人民綁定,以避免悲劇發生。

三、改造和教化這些垃圾,讓他們最終棄惡從善。改造和教化這些垃圾一定要順著人性的規律,不要總是單純的鎮壓,以免適得其反。

四、停止禁錮人們的思想,停止愚民,開啟民智。你讓這些高智商的垃圾們對付一幫耳目閉塞的領導,他們恐怕是綽綽有餘,但讓他們對付十幾億智慧的人民,你讓他們試試看!

五、通過教育來努力提高大家的認知水平,使大家擺脫愚昧的桎梏。這個可以參考《蒙卦的啟示》

敢問天道?

採用搖銅錢法,分別得到正正反、正反反、正反反、正反反、正正正、正反反;接著把正面算為數字3,反面算為數字2,分別得到8、7、7、7、9、7,最後得到本卦天風狗,互卦鍵為天,變卦火風鼎,五爻變。

天風狗的九五爻爻辭給出了建議:「以忌枹苽,含章,或塤自天。」由於忌諱而樸拙地包容孤獨之人,容納大木材,有(對土的)增益從天而降。

給我們的啟示:通過聯金引木,促進國內政治環境的改善。雖然木克土,但木生火,火生土;關鍵看我們如何趨利避害地加以運作,卦象也顯示聯金引木最終對土會有增益。

變卦顯示了這樣做的結果,火風鼎卦辭說:「鼎:元吉,亨。」《鼎》卦象徵政權:至為吉祥,亨通。

鬼谷子的傳說

鬼谷子會算命,他算到自己會斷子絕孫,所以決定不要孩子。

可是她前腳剛算完,後腳他的妻子就懷孕了。孩子生下來後,鬼谷子勸說妻子:「把孩子埋了吧,我命中注定無子,這個孩子以後必然會死於非命,與其以後孩子受罪而死, 還不如現在處理掉更好。」

妻子知道鬼谷子算命的本事很高,相信了她的話,但是讓她埋了孩子,作為一個母親,她怎麼也下不了手,就把孩子扔到了荒山上,讓他自生自滅。

第二年的時候,沒想到妻子又懷孕生了個兒子,鬼谷子算了一卦,結果還是早夭的命運,他仍然讓妻子把孩子埋了,妻子偷偷的把孩子放在木盆里讓他順流而下,希望可以找個好人家長大。

為了避免再次發生這種情況,夫妻二人保護措施做的很好,可偏偏不要什麼就越來什麼。妻子又懷孕了,還是生了個兒子。

鬼谷子讓妻子按老辦法處理,可是妻子說什麼都不肯了,她淚流滿面的說道:「孩子是我十月懷胎生下來的,前兩次你說不要孩子了,我也沒說什麼,可是這次孩子還是來了,這就是命里註定的,我絕對不願意再拋棄我的孩子。」

鬼谷子無奈的勸妻子:「這個孩子將來不是被水淹死就是被老虎吃掉,或者被人殺掉,長不大的,還不如早些解脫。」

可是不管鬼谷子好說歹說,妻子就是不願意再拋棄孩子,鬼谷子一氣之下,就離家出走了。

鬼谷子以算命為生,因為確實算得准,他的名聲很快就打了出去,很多人都來跟他學習算命的本事,包括攪動戰國風雲的孫臏、龐涓、張儀、蘇秦等人。

16年的時光一晃而過,鬼谷子百家之師的名氣響徹南北。流浪以來,他算卦無數,沒有不準的,卻從來不給自己算卦。

相術這個東西,尤其是像鬼谷子這樣算得準的,相當於窺探天機了。如果給自己算卦,不管算的好與不好,都會影響心緒,還不如不算。更何況鬼谷子認為,他在世上只有一個妻子,根據他以前的卦象來說,那個小兒子肯定也早死了,更沒有算卦的必要了。可他不知道的是,他的兒子並沒有死,在他離家出走後,妻子給兒子取名鬼豆,母子二人相依為命。

鬼豆16歲生日那天,他去山裡打獵,看到一個黑乎乎小狼卡在石頭裡,心善的鬼豆把它解救出來,一看,這根本就不是小狼,而是一個人不人狼不狼的怪物。狼怪瞅了鬼豆一眼,轉身就跑了,可是還沒等鬼豆轉身離開,狼怪又跑了回來,拉著鬼豆一起跑。剛剛爬到山上,還不等喘口氣,鬼豆就看到他原來站的地方不遠處,一股洪流沖了出來,如果不是狼怪,鬼豆就沒了。

回到家後,母親告訴他:「你父親今天剛傳來書信和錢財,說你16歲年滿時會有大災大難難以度過,讓我拿錢給你辦喪事,如今你相安無事,就去京城看看你父親吧,你這麼大還沒見過他。」

鬼豆簡單收拾行裝就出發了,就快下山時,遇到了一支老虎,鬼豆嚇得急忙爬上了一旁的樹上,可是樹枝太細,根本承受不住鬼豆,不一會兒就斷了,鬼豆直接掉在了老虎的前面,鬼豆臉色煞白,心想這下完了。不料,老虎看了他一眼,忍住飢餓轉身就跑了。鬼豆很高興,他聽母親說過父親給他算的卦,他不是被水淹就是被老虎吃掉,如今他都躲過去了,以後應該一片坦途。高興之餘,他忍不住大喊道:「大難不死,必有後福。」

結果這一喊,直接喊來了村落邊緣過道上的土匪,抓了鬼豆,打算直接殺人搶行李,鬼豆感嘆道:「我父親算準了我會被人所殺,今日終歸難逃一劫嗎?」

土匪好奇問道:「你父親是誰?」

「鬼谷子。」鬼豆滿臉頹廢的答了一句。

土匪卻笑了:「我不殺你了,我要帶你去找你父親,他算卦從來沒失敗過,我就要讓他失敗一次。」

土匪帶著鬼豆來到京城後,找到了鬼谷子,拿著鬼豆的生辰八字讓鬼谷子算一卦,鬼谷子撇了一眼,平靜的說道:「此人命中注定有三劫,都已應驗,已不在人世了,不必再算。」

話應剛落,鬼豆急忙走了出來,撲通一聲跪在了鬼谷子面前叫道:「父親!」

趁著鬼谷子愣神間,鬼豆把事情的來龍去脈都說了一遍,鬼谷子重新算了一卦,才發現不管是那個狼怪,還是那隻老虎,都是人偽裝的,而且那兩個人正是他當年讓妻子埋掉的兩個兒子。

鬼谷子又高興又傷感的感嘆道:「我算卦確實不準。」隨後直接一把火燒了所有算卦的物品器具,從此金盆洗手。

所謂的天意並不准,只要心地善良多行善事,即使天定的厄運也能改變,這卦也就沒有了存在的意義了。

鬼谷子找回了其他兩個兒子,一個家庭完整了,鬼谷子要彌補他多年對妻兒的虧欠。鬼谷子的弟子將他的學問傳承了下去,稱之為鬼谷子一脈,每一代主事弟子都以鬼谷子自稱,這個稱呼成了掌門人的代號。

轉自: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0706454

蒙卦的啟示

老子在《德經》中說:「大方無禺,大器免成,大音希聲。」最大的方正是不愚蠢(知變通)且不被矇騙,能擔負重任的人是通過自身努力脫掉愚昧之後渾然天成的,(這些)振聾發聵的心裡話很少有人說出來。為此,我想到了《周易》中的蒙卦

那麼如何擺脫愚昧?如何啟蒙呢?蒙卦給了我們如下啟示:

1、廢蒙。首先自己要有堅決捨棄愚昧的志向,這是擺脫愚昧的第一步。

2、利用刑人。利於使用道德榜樣的示範效應。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積極地尋找身邊可以效法的道德榜樣,並向其看齊。

3、用說桎梏。適宜解脫桎梏,就是應解放思想。對人來說最可怕的威脅就是思想的禁錮,思想被禁錮以後就可能會成為行屍走肉。

4、已往閵。不要太過於追究自己和他人的過去,以免被蹂躪。

5、枹蒙。拙樸地包容蒙昧。

6、入婦吉。接納見識短、認知低的婦人,吉祥。

7、子克家。注重子女的教育,這樣兒女將來才能夠肩負家庭重任。

8、勿用取女。不要想著有道德的人只為某一個人服務,真正有道德人是人類共同的財富,不可一人獨享。

9、困蒙,閵。避免頑固不化地困守愚昧,否則會被蹂躪。

10、童(蹱)蒙,吉。停止愚昧並接受啟蒙,吉祥。

11、擊蒙,不利為寇利所寇。要時常敲打蒙昧的人,不利於因為欺凌他人有好處就任意欺凌他人。

惡人會變善良嗎?

如題,問人工智慧:「惡人會變善良嗎?」人工智慧回答:

是的,惡人也有可能變得善良。人的性格和行為是可以改變的,即使一個人曾經做過壞事或表現出惡劣的行為,也並不意味著他們永遠都會保持這樣的狀態。以下是一些可能導致惡人變得善良的原因:

自我反省和悔改:有些惡人會經歷自我反省和悔改的過程,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和傷害他人的行為,從而決定改變自己,追求善良和正直的生活方式。

外部影響和幫助:惡人可能會受到外部環境和他人的積極影響和幫助,比如家人、朋友、心理輔導師等的支持和鼓勵,使他們意識到自己的問題並尋求改變。

經歷轉折:一些惡人可能會經歷生活中的重大轉折事件,比如遭遇挫折、失去重要人物、面臨生死考驗等,這些經歷可能喚醒他們內心的善良和正義感,促使他們改變行為。

自我成長和教育:通過自我成長和教育,惡人可以學習到新的知識、技能和價值觀,從而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實現從惡人到善良的轉變。

    儘管惡人變得善良並不是一蹴而就的過程,但是只要他們願意努力改變並尋求幫助,他們仍然有可能成為善良、正直的人。關鍵在於給予他們理解、支持和機會,讓他們有機會重新開始,走上正義和善良的道路。

    用「無」

    昨天晚上看到一個視頻,國學大師南懷謹有視頻里提到他經常碰到一件事情。就是經常在他有疑問不得解的時候,隨手拿起一本書,不經意地翻到某一頁,就能在某一頁找到問題的答案。這個情況我也經常碰到過,於是我在思考:這是為什麼呢?究竟是什麼在起作用?

    關於這個問題,我先是問了人工智慧:為什麼有時候隨便不經意地翻書能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人工智慧是這樣回答的:

    「隨便無意識地翻書能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可能是由於以下幾個原因:一、巧合:有時候我們在無意識狀態下翻書,正好翻到了我們需要的答案,這可能是一種巧合。在大量的文字或信息中,總會有一些與我們目標相關的內容。二、潛意識作用:我們的潛意識可能已經在尋找答案,當我們無意識地翻書時,潛意識會引導我們去找到答案。潛意識在某種程度上能夠幫助我們尋找信息,即使我們並不是有意識地在尋找。三、靈感:有時候無意識的行為可能會激發我們的靈感,讓我們找到答案。當我們放鬆大腦,不刻意地去尋找答案時,靈感可能會突然湧現,讓我們找到需要的信息。四、直覺:有時候我們的直覺會告訴我們在哪一頁或哪個位置可能會找到答案,即使我們並不清楚具體在哪裡。通過隨意翻書,我們可能會不經意間找到答案。總的來說,隨意無意識地翻書找到答案可能是一種偶然,也可能是潛意識、靈感或直覺的作用。這種現象提醒我們在尋找答案時,有時候不妨放鬆自己,讓大腦自由思考,或許會有意外的收穫。」

    這不?我又在人工智慧回答的這段話里找到了問題的答案:潛意識。

    人有意識和無意識,意識是我們所能覺察到的,比如慾望、知覺、思想等。而無意識就是潛意識,是我們平時無法覺察到的,但卻又自覺自發做出來的,比如手碰到燙的東西,就會馬上縮回來,這說到底還是潛意識的作用。

    從哲學的角度講,意識是心(思想),無意識就是道心。比如智謀、戰略、計劃等屬於心;而像良心這種自覺自發的思想,就屬於道心。每個人都有心和道心,心就是思想,是有意識地進行思想;而道心是無意識的但卻自覺遵循自然規律的思想。

    我在想:「既然我的思想被管控,那如果我沒有思想呢?那豈不是管控不了?」管控思想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厲害、最邪惡的行為。那麼如果我們一切行為來自無意識(潛意識),那這些管控人們思想的垃圾們就無法對我們進行管控了,這樣我們就實現了靈魂的自由。

    如何操作?這個擺脫思想管控的重要前提,就是需要你的潛意識是正確的,這樣你才能有正確的自發行為,所以這個正確的潛意識也是需要培養的。如何培養正確的潛意識呢?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學習並效法那些聖人的思想,即鬼谷子在《本經陰符七術》中的說的:「轉圓者,無窮之計也。無窮者,必有聖人之心,以原不測之智,而通心術。」聖人之所以能被稱作聖人,是因為他們的絕大部分思想是正確的,學習和效法他們,絕對可以讓我們少走彎路!然後下一步,通過刻苦的學習和日常實踐,讓這些聖人的思想潛移默化到我們內心,從而進一步形成我們的潛意識。這樣,將來我們產生的每一個直覺和做出的每一個行為,就能做到「大都正確」。

    在這個思想被禁錮和管控的時代,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能找回自己的「道心」,從而讓我們在這個讓人迷失的亂世中釐清人生的方向。

    國內首例多基因編輯豬腎成功移植人體

    IT之家 4 月 9 日消息,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在國內異種移植研究領域一直走在前列,於 3 月 10 日完成國內首例豬肝人體移植,又於 3 月 25 日完成國內首例多基因編輯豬腎人體移植。

    3 月 25 日,在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竇科峰院士、肝膽外科陶開山主任團隊指導下,泌尿外科秦衛軍主任團隊實施多基因編輯豬-腦死亡受者異種腎移植手術,將一隻多基因編輯豬的腎臟,移植到一位腦死亡受者體內

    據介紹,腎臟移植是治癒終末期腎病的唯一方法。而器官短缺,已成為移植領域面臨的全球性難題。在我國,終末期腎病患者超過百萬,每年開展的同種異體腎移植手術僅 1 萬餘例,很多人因等不到合適的腎臟而失去生命。

    近年來,隨著基因編輯技術和免疫學的深入發展,異種移植研究取得了飛速進展,有望成為解決器官短缺的有效途徑。其中,基因編輯豬腎移植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國外已開展 6 例基因編輯豬-腦死亡患者異種腎移植、1 例基因編輯豬-人異種腎移植手術。

    2020 年以來,西京醫院泌尿外科先後參與開展多例基因編輯豬-猴腎移植及肝腎聯合移植研究,為豬腎移植到人體奠定了基礎。

    在既往研究的基礎上,團隊以多基因編輯豬為供體,腦死亡患者為受體,開展了此次創新探索。實施方案先後通過學術委員會、倫理委員會、器官移植委員會和動物委員會論證,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逐項進行。

    • 供體豬:由成都中科奧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O 型血,42.5 公斤,敲除了 3 個會引起超急性排斥反應的基因,轉入了 1 個人補體調節蛋白基因、1 個人凝血調節蛋白基因。
    • 移植受者:接受本次異種腎移植手術的是一位經過醫院三次評估均認定為腦死亡的患者,家屬同意無償參與異種腎移植研究,為人類醫學進步做出貢獻。

    醫院泌尿外科、肝膽外科、麻醉科、重症醫學科、腎臟內科、實驗外科、外科手術室、超聲科、藥劑科、輸血科、檢驗科、神經外科、神經內科、放射科、病理科、心血管外科、呼吸內科、心臟內科、營養科、免疫科、內分泌科等 21 個科室通力協作,開展了上述研究。

    手術團隊將基因編輯豬腎移植到受者右側髂窩,先後行移植腎動脈與受者髂外動脈端側吻合,移植腎靜脈與受者髂外靜脈端側吻合。血管吻合完畢、開放血流後,移植腎顏色紅潤,質地良好,即刻產生尿液。術中超聲顯示移植腎血流灌注良好,未見超急性排斥反應發生。行移植腎輸尿管膀胱吻合後,切除受者自體雙側腎臟,手術歷時 6 小時 15 分鐘順利結束。

    目前移植腎已持續工作 9 天,在受者體內功能良好,正常產生尿液。期間,研究團隊完整觀察到異種移植腎臟在人體內的工作狀態、各項指標及過程,進一步探索異種腎移植免疫排斥、凝血障礙、病原感染等機制。

    據秦衛軍主任介紹,此次手術是中國異種腎移植邁向前沿領域的重要一步,將為異種腎移植臨床研究和臨床應用奠定基礎,未來或將為終末期腎病患者提供新的治療選擇

    「異種器官移植研究已進入加速期,為移植器官短缺提供了一種極具想像力的解決方案,或為無數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爭取到等待時間或延續生命。」竇科峰院士說到。

    據IT之家此前報道,3 月 16 日,世界首例豬腎成功移植到活人體內,美國麻省總醫院將經過 69 個基因組編輯的豬腎移植到一名 62 歲的終末期腎病(ESRD)男性患者體內。

    轉自:https://www.ithome.com/0/760/684.htm

    20240407卜卦

    今天傍晚的時候看到一則新聞,說是美國出台政策禁止對中國出口AI晶元,包括消費級AI電腦晶元也要限制出口。作為一個經常用電腦的人士,我對這個禁令進行了思考:那中國的晶元產業不就要衰退了?正想到這,心臟突然又是一陣震顫(思想被管控)……我不由得在心裡罵道:「就你們這種德性,還想發展一流的晶元?」但罵歸罵,我還是想卜卦問一天:「中國芯的前景如何?」

    仍舊採用搖銅錢法,分別得到:反反反、正反反、正正反、正正反、反反反、正反反;接著把正面算為數字3,反面算為數字2,分別得到6、7、8、8、6、7,最後得到本卦山水蒙,互卦地雷復,變卦風澤中復;初爻和五爻變。

    然後就剛才我心裡的疑問,山水蒙初六爻說:「廢蒙,利用刑人,用說桎梏,已往,閵。」翻譯成白話文是:停止使用刑罰進行啟蒙,利於採用樹立道德榜樣的方式來教育人;適宜解脫桎梏,太過追究過去,會被蹂躪。這應該是對九五說的,指剛才我的心臟被控制震顫的事情。一言不合,就教訓對方!注意,這裡是教訓,不是教育,也不是教化。要教育或教化我,做給我看就行;我是被控制了,但我會時刻不停地思考如何反制,直到桎梏解脫。過去的事情大家半斤八兩,如果追究下來,我不是首先「犯人的」那一個,肯定被某些流氓欺凌了,才奮起自衛反抗,以至於讓某些流氓很受傷。如果繼續糾纏,我也隨時奉陪,誰怕誰?!只要你不怕。

    同時山水蒙的九五爻說:「童蒙,吉。」翻譯成白話文是:童昧被啟蒙,吉祥。這是對我說的,指剛才我了解晶元形勢,受到了啟發:晶元作為數字化、工業化、信息化的糧食,如果得到善用,可以為人民造福;但如用於管控,會成為人民的桎梏。晚上吃了一道菜,叫土豆死,荼毒死!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

    互卦代表事情發展的中間過程,地雷復卦辭說:「復:亨,出入無疾;堋來,無咎。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利有攸往。」意思是我這心臟經常被控制震顫的情況今後應該是沒有了,另外大家會在通達事理之後歸復(正道)。

    變卦為事情發展結果,風澤中復卦辭說:「中復:豚魚吉,和涉大川,利貞。」意思是最終我會被從中庇護,被感化,然後大家一起和諧地涉越大河世川。這裡也隱晦地給出了晶元被禁的應對方法,就是從中庇護。雖然國產晶元很弱,但不能沒有;因為弱,所以要加以庇護。

    有人會說,你也是遭高科技管控的受害者,為什麼要幫助這些人?

    我認為科技只是一個工具,看誰用?怎麼使用?惡人用來胡作非為,善人用來造福百姓。我們被高科技管控,罪不在科技,在於使用他的人。目前我們當個老二,已經很不錯了。德不配位,必有災殃!什麼時候我們文明了、開化了,到時候再當個世界老大也相信沒人反對,不是嗎?

    復……這時最近卜卦時出現頻率最高的一個卦。復嗎?何時歸復?

    曾仕強的幾句話讓我釋懷

    1、年齡越大你就會發現,其實根本不需要那麼多朋友,你也沒有時間去維持那麼多朋友關係。人最終獲得快樂和自由只有兩件事:第一個你有足夠的經濟基礎,第二個你的家庭關係和諧,這就足夠了。很多人的問題就是把時間,浪費在沒有意義的人際關係上。

    2、不要著急於報復,爛掉的水果自己會從樹上掉下來,這叫做因果循環,不需要你自己親自動手。弱者選擇報復,而強者選擇原諒,智者選擇忽略。報復是人的本能,而控制本能則是人的修養。你只管積你的福,你只管積你的德,他造他的孽,老天有眼,自會分辨。

    3、只要你保持冷靜,崩潰的就是別人。對狂妄的人不生氣,他就覺得索然無味;對挑釁的人不生氣,他會見證你的堅不可摧;對不講道理的人不生氣,他會感受到你的智慧和修養;對自私的人不生氣,他會覺得自己格局小。

    4、人一旦歷練到不想說話,不想爭辯,不想巴結,不想討好任何人,失去交友的興趣,失去聚會的興趣,變得越來越沉默,甚至連逢場作戲都懶得去裝。喜歡獨處,喜歡安靜,喜歡獨來獨往,那麼你就悟透了人性。

    5、人永遠爭不過天,惡永遠贏不過善。說一句很現實的話,一個人如果過分的去傷害別人,最後傷害的一定是自己,每一句難聽的話遲早都是回頭的箭,最後受傷的一定是自己。

    南懷瑾:年輕人不要去鑽研佛學與易經

    老祖宗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不可辜負。但君子取之,須有道。不是所有精神財富盡佔後,就能成為有福之人的。

    誠然,佛學與《易經》是中國文化的瑰寶,能看盡人生百態,給人以智慧。要知道佛學和《易經》並不好駕馭,學習的門檻很高,也不是人人鑽研它後就能「得道」的。

    大師級人物南懷瑾也曾告誡年輕人,不要去深入鑽研佛學與《易經》。

    如「精神鴉片」般的佛學

    佛學對中國文化的影響很深遠。隋唐以後,佛學得以興盛,並在中國落地生根了禪宗文化。唐代開始,佛學滲透到了中國文化的每個部分。不光修行者們潛心佛法,文人雅士們也心向佛學,還成為了當時一種不可抵擋的時尚潮流。

    如今,有人把佛學當作「精神鴉片」慰藉心靈。人生無常,「苦味」是一道避免不了的味道。任何歡樂都無法永恆,生命因此也免不了陷入失望、痛苦之中。學習佛學可以「消化」苦味。故而,對佛學趨之若鶩者眾多。

    玄而又玄的《易經》

    《易經》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毋容置疑。對於選一本書代表中國文化這個問題,得到的答案不會是《論語》,也不會是《道德經》,而會是《易經》。

    有人說,即便你暢讀世間萬本書,還不如讀懂《易經》。又有人說《易經》是經典之中的經典,哲學之中的哲學,智慧之中的智慧。又有人說,《易經》內潛藏著大道之源,讀後人的思想境界不一般。

    確實有很多聖人和名人都支持這樣的觀點。古往今來的成事者,都會讀《易經》,因為讀懂了《易經》,猶如讀懂了人間最高級的為人處世之道。

    孔子曾說,讀懂了《易經》,人生就能遠離重大錯誤。曾國藩曾說,讀懂《易經》就如同獲取了安身立命的技能。馬爸爸曾說,身在職場,《易經》是職場的「葵花寶典」,讀一讀受益終身,自己能有所成就主要是因為讀《易經》比他人讀得早些而已。

    但在一般人眼中,提到《易經》就會聯想到八卦。說起八卦很多人自然會想到,京劇中那些穿著八卦道袍、手搖鵝毛扇的角色,他們能對地下事瞭然於胸,天上事知曉一半。如此,《易經》又有了一份神秘色彩。

    大師的告誡

    佛學、《易經》如此地好,是不是每個人都應該深入學習一番?南懷瑾大師卻給出了相反的說法。他認為,年輕人不要去鑽研佛學與《易經》。

    南懷瑾大師的意見和建議靠譜嗎?南懷瑾能被尊稱為「大師」,是有一定原因的,他是一個教授、居士、護法、宗教家、哲學家、雜家於一身的大人物,他還曾被人稱為當代的「通天教主」。南懷瑾大師自己對佛學、易學研究得很投入,為何會告誡青年人輕易不要去鑽研佛學和《易經》呢?

    在南懷瑾大師看來,學習佛學和《易經》需要具備一定的條件,並不是所有的普通人都適合。有兩類人可以嘗試,一種是具有極高智慧的人,另外一種是完全沒有讀過書的人。

    南懷瑾大師認為,處於中間智慧的普通人,最好有自知之明,千萬不要因為好奇而學習佛學和《易經》。好奇會害死貓。如果涉獵佛學和《易經》學習的話,千萬要記得研究一半即可,鑽研不到底反而是對自己的保護。佛學和《易經》這兩門學問鑽研到底了,人也就是廢柴一個了。

    不要鑽研佛學與《易經》的原因

    南懷瑾大師不推崇年輕鑽研佛學,一則是因為佛學研習太耗時間。佛學學問可以用四個字來形容,那就是浩如煙海。它們猶如百貨店,裡面的東西齊全。但真要學懂弄通的話,很費時間。而年輕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有限,也很寶貴,應該把時間和精力留給更多有意義的事情。

    二則佛學和不好學。放眼望去,近代中國著名的佛學研究者,那是少之又少。研究佛學需要智慧超群的人,才可以真正地悟得懂、悟得通。

    三則佛學學習並不簡單,需要有看空看淡的高深境界。其實對於普通人來說,沒有必要讓自己境界如此高,為人處世懂得善有善報的道理已經受用一生了,在日常生活做到言善、行善、心善,一生已是圓滿,不需要如苦行僧一般。

    人活一世,如果能一直保持平和的心態,處理好各種關係,其實比每天都靜心修禪、燒香拜佛都有用。只要做到身正,一切就都能坦然面對,年老時回望自己的一生也就無悔了。

    南懷瑾大師告誡年輕人不要鑽研《易經》,一則是因為《易經》是本很有「魅力」的書,會讓人忘了時間,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

    南懷瑾大師用自己親身體驗告誡年輕人不要學習《易經》,尤其不要晚上學習《易經》。這並不是因為《易經》可以驅鬼神。也許你會聽到老前輩說《易經》可以用於避邪,妖魔鬼怪都對《易經》敬而遠之。甚至有的說,要是人患了重病,在枕邊放上《易經》的話,就能把病魔鬼怪趕跑。

    而南懷瑾大師在晚上讀《易經》,卻讓自己陷入一夜睡不著的興奮之中。他在夜間讀《易經》,會被《易經》中的一個又一個問題所吸引,剛解開一個疑惑後,同時又會冒出一個新的問題。這樣不斷研究下去,人毫無睡意,在不知不覺中就天亮了。所以,南懷瑾大師會發出「閑坐小窗讀周易,不知春去已多事」的感慨。青年人如果要鑽研《易經》,就會夜夜失眠。這樣很傷神,對於大好年華的青年人來說,長期鑽研《易經》非但不能讓其青春煥發,還能讓其染上暮氣沉沉之症。

    二則是因為《易經》鑽研需要大智慧。《易經》是群經之首,能讓人「著迷」,陷入其中而不知。中國所有的哲學,都是從《易經》中衍生出來的。

    那麼鑽研《易經》,就得準備好一流的智慧,不僅要具有辯證法思想,還要有深厚的知識和經驗的儲備。不然的話,就如菜鳥練習功夫,會走火入魔。智慧不夠的人士,可能會把《易經》研究偏了,膚淺地認為《易經》等同於算命、八卦,以為自己窺探到了玄乎的「天機」。

    其實不過是自欺欺人,學習的過程還會牽涉個人很多的時間和精力。

    三則《易經》包羅萬象,涉及領域十分龐大。鑽研它就要準備好一輩子的功夫,但可能結果是終其一生也不能完全研究透徹。南懷瑾這樣的大師,也坦言自己也只是學會可一半而已。

    璀璨的文化放在那裡,是吸引人。但文化習得不是易事。在決定學習佛學和《易經》前,要對自己有充分的預判,不能高估了自己。經過深思熟慮後,再決定是不是「入門」。盲目被佛學和《易經》身上的光環所吸引而學習的話,只會讓自己越學越「廢」。

    為人更要如此,要懂得適可而止,做事則須量力而行。活著,千萬不要和別人盲目攀比,每個人都每個人的不同,適合別人的不一定適合自己。

    活在當下自己的角色中,才能活出自己的精彩。如果一味地、無節制地攀比,對自己提出一些不自量的要求,只會是自己為難自己,最終讓自己身心疲憊罷了。

    轉自: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833323734232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