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内揵

君臣上下之事,有远而亲,近而疏;(靠近;凑近)之不用,去之反求;日进前而不(驾驭),遥闻声而相思。事皆有内揵(内,通“纳”,接纳,采纳;揵,连接。内揵的意思是从接纳并连接)(诚心,真情。后作“愫”)本始(本初,常指古代淳朴之风)。或结以道德,或结以党友,或结以财货,或结以采色。用其意,欲入则入,欲出则出;欲亲则亲,欲疏则疏;欲就则就,欲去则去;欲求则求,欲思则思。若蚨母之从子也,出无间,入无(缝隙),独往独来,莫之能止。

君臣、上下之间的事情,有的相距甚远却很亲密,有的近在咫尺却很疏远;有的主动靠拢却不被任用,有的离开之后却反被四处诏求。有的每天在君主面前侍奉却不能驾驭君主,有的只是君主遥闻其名便被君主日夜思念。遇到事情有接纳和连接,诚心结交于淳朴。有的靠道德相结交(对一些爱好道德仁义并想用仁义来治国的君主,就要以讲道德仁义来结交他,这不是投其所好,而是让他觉得你能帮助他),有的靠朋党相结交(对一些喜欢建立自己心腹的人才队伍的君主,要以与他结党成为他的心腹的方式来结交他,以得到他的信任),有的靠钱货相结交(对一些爱财喜欢奇珍异宝的君主,就送给他们金银财宝,以接近他们,并得到游说对方和任用的机会),有的靠采色相结交(对一些喜欢声色犬马爱好美色的君主,就送给他们美女、歌舞、玩物等满足他们的爱好。对方收到这些,在内心里就接纳了你,你也就获得了游说或任用的机会)。只要摸准了君主的心意并且迎合其意,那么想入政就能入政,想出世就能出世,想亲近君主就能亲近,想疏远君主就能疏远,想投奔就能投奔,想离去就能离去,想被征召就被征召,想被思念就被思念,就像用青蚨母子之血涂钱可以相互招引一样,可以把君主吸引得无间无隙,这样就可以在宫廷中独往独来,没有人能够阻止。

内者,进说辞也;揵者,揵所谋也。欲说者,务隐度;(计,谋也。商议;谋划)事者,务循顺。阴虑可否,明言得失,以御其(意向、抱负、决心)(将,将要。表未来)(lài,慰劳;劝勉)应时,以合其谋。详思来揵,往应时当也。

所谓“内”,就是进献说辞使君主采纳;所谓“揵”,就是使君主连接自己所思考的谋略。想要游说君主,务必先悄悄地揣测君主的心意;为君主谋划事情的时候,务必顺着君主的心意。暗中分析我们的谋略是否可行,向君主公开言明谋略的优劣得失,以此来驾御君主的志向。将要劝勉君主时候应该选择适当的时机,使谋略与君主的心意相合。详细地思考之后再来连接,这样往往既符应君主的心意又符合当前形势。

夫内有不合者,不可施行也。乃揣切时宜(当时的需要或潮流),从便(biàn,有利于,有益于)所为,以求其变。以变求内者,若(古称钥匙)取揵。言往者,先顺辞也;说来者,以变言也。善变者审知地势,乃通于天,(依然,顺,按照)化四时;使鬼神,合于阴阳,而(治理、统治)人民。见其谋事,知其志意;事有不合者,有所未知也。(和睦,和谐,融洽)而不结者,阳亲而阴疏;事有不合者,圣人不为谋也。

这进献的说辞有不符合君主心意的,就不可以付诸施行。于是就要揣摩当时的形势,从有利于君主实施的角度出发,以求能采用多种灵活变通的方式。要做到以灵活变通的方式来求得君主的接纳,就要像用钥匙打开锁一样。(游说过程中,)凡是谈论过去的事情,要先顺着对方的言辞;凡是谈论未来的事情,要采用变通的言辞。善于应变的人要详细了解各国地理和形势,精通于天文,以顺应四时变化的方式行事;只有这样才能使唤鬼神,契合于阴阳变化的规律,从而统治天下百姓。见到君主所谋划的事情,就能推知他的意图;事情有不合君主之意的,是因为某些情况我们还没有了解清楚。彼此表面和睦但得不到对方连接的,是因为表面上看起来亲密但实际上却很疏远,事情又与对方的心意不相符,(这种情况下,)圣人是不会为之谋划的。

故远而亲者,有阴德也;近而疏者,志不合也;(趋近、靠近)而不用者,策不得也;去而反求者,事中来也;日进前而不御者,施不合也;遥闻声而相思者,合于谋以待决事也。故曰:不见其(相似;像)而为之者,见(抵触,不顺从);不得其情而说之者,见(责怪;非难;反对)。得其情,乃制其术。此用可出可入,可揵可开。故圣人立事,以此先知而揵万物(宇宙间的一切事物)

所以有的与君主相距很远却被亲近,是因为有与君主心意暗合之处;有的距离君主很近却被疏远,是因为与君主志向不合。有的主动靠拢却得不到任用,是因为他的策划没有实际效果;有的离开君主却反而被诏求,是因为他所谋划的事后来应验了。有的每天在君主面前侍奉却不能驾御,是因为其措施不合君主心意;有的距离遥远只听到名声就被君主思念,是因为其谋略与君主心意相合,君主正等待他前来决断大事。所以说:没有看到双方类似之处时就去游说的人,一定会被抵触;没有了解对方真实情况时就去游说,必定会被非难(责备)。得充分了解了对方的真实情况,才能够制定内揵之法。如此运用就可以自由自在地出入朝廷,就可以轻易地与君主连接并使其打开心扉。所以圣人能成就事业,就是在知悉客观情况基础上再去连接万物。

由夫道德、仁义、礼乐、忠信,计谋先取《诗》《书》,混说损益,议论去就。欲合者用内,欲去者用外。外内者,必明道数。揣策来事,见疑决之。策而无失计,立功建德。

(游说时)要顺合道德、仁义、礼乐、忠信,计划谋虑要先引用《诗经》和《尚书》中的话来验证自己的思路,再综合分析利弊得失,最后再决定是离去还是靠拢。想要与君主结合,就要留在核心圈内辅佐,想要离开君主,就要到外部去为其效力。无论是留在核心圈内辅佐还是到外部去为其效力,都必须明白其中的规律和方法技巧。这样才能揣度策划未来的事情,遇到疑难之事才可以迅速决断。在策划时只有做到不失算,才能不断建立功业和积累德政。

治名(为政有成绩而获得的好名声)(産,生也)(事业;功业),曰揵而内合。上暗不治,下乱不(同“悟”),揵而反之。内自得而外不留,(同“悦”,愉快)而飞之。若命自来,己迎而御之。若欲去之,(依靠;凭借)(等候,等待)之。环转因化,莫知所为,退为大仪。

为了谋求为政有成绩的好名声而入仕建立功业,这叫作连接君主并从内心与之结合。如果上面昏庸不理国家政务,下面作乱而君主不能够有所省悟,我们就要用谋略连接君主并使他返归正道。如果碰到那种自视甚高、刚愎自用而听不进外人意见的,我们不妨通过取悦和恭维来逐步说动他。如果有君主发布命令来召己,就要先迎合然后再设法逐步驾御他。如果自己想要离开君主,就借助危机等待脱身良机(如三国赤壁之战时,徐庶借帮助平定北方叛乱的理由脱离曹操,避免了灾祸)。要像圆环一样随着情况的变化而转换策略,使旁人看不出你想要干什么,这就是全身而退的大法则了。

鬼谷子-反应

古之大化(谓化育万物)者,乃与无形俱生。反以观往,(同“复”,重、再)以验来;反以知古,覆以知今;反以知彼,覆以知己。动静虚实之(事物的规律、意旨),不合于今,反古而求之。事有反而得覆者,圣人之意也,不可不察。

古时候的化育万物之人,是与无形的“道”共生的。他处事都是从事物正反两个方面反复思考的:反过来回顾过去,再验证未来;反过来认识历史,再认知现在;反过来认识他人,再认识自己。动静、虚实的运动规律,如果与当今不相符合,他就回顾历史去寻找古人的经验。任何事物都需要反复比证彻底了解,这是圣人的考虑,不可以不去仔细考察。

人言者,动也;己默者,静也。(顺;顺应)其言,听其辞;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应必出。言有(摹拟、效法),事有(譬喻)。其有象比,以观其(中,间)。象者象其事,比者比其辞也。以无形求有声,其钓语合事,得人实也。其犹张置网而取兽也,多张其会而(通“伺”,侦察,观察)之。道合其事,彼自出之,此钓人之网也,常持其网驱之。

别人侃侃而谈的时候,是动;自己沉默倾听的时候,是静。顺应对方的言辞,听出他话中所透露出的真实情况;如果发现对方言辞中有前后矛盾或不合情理的地方,就要通过反驳和追问来探求其情,从其反应中必定能探求出真情。言辞可以摹拟,表达事情可以譬喻;对方的语言表达中有摹拟和譬喻的意思,我们就要探求其中间隐藏的真实含意。所谓“摹拟”就是用摹拟的事情,所谓“譬喻”就是用比喻的言辞。因为采用象、比手法皆不直说,故能于无形之中得到对方回应,如果使用象、比手法说出的用作引诱的话能切合事情,那么就能从对方的回应中得到实情。这又像张开网捕野兽一样,多设一些网聚集在一起伺机等侯着。方法只要切合这事情,对方必然会暴露出真情,这就是“钓”人的网,应常持这样的“钓”人之网去驱使别人。

其不言无比,乃为之变。以象动之,以(通“赴”,往,去)其心。(古同“现”,出现,显露)其情,随而牧之。己反往,彼(重、再)来,言有象比,因而定(根据,依据)(zhòng,1、极;甚;十分。2、谨慎)之,(1、乘其不备,偷偷地进攻。2、重复)之,反之,(审察;查核)之,万事不失其辞。圣人所诱愚智,事皆不疑。故善反听者,乃变鬼神以得其情。其变当也,而牧之(详细,周密)也。牧之不审,得情不明;得情不明,定基不审。

如果对方沉默不言或言辞中没有使用譬喻,就要改变谈话的方式。用“摹拟”的事情来打动对方,以走进对方的心里,等对方显现出真情,随后掌握对方。己方与对方这样经过几个来回,通过在言辞之中使用“摹拟”和“譬喻”(以探察对方的底细),因而奠定决策的依据。首先自己的言谈举止要十分谨慎,不要轻易暴露自己的意图;其次通过突然发问、连环发问的方式,不给对手任何巧言令色、掩盖事实的机会;然后在谈话过程中不时地反驳对方话语中的有前后矛盾或不合情理的地方,以探求真情;最后要不时地采取顺从谈话对手的方式,以查核出导致他话语中出现自相矛盾的内容的原因;像这样进行探究,任何事情都可以从对方言辞中察知。圣人用这种方法诱导愚者或智者,任何真情都可以探察得而毫无疑惑。所以善于用“反听”的方法探察对方的人,通常能够用鬼神莫测的多变手段来探得对方的情况。随机应变的方法得当,就掌握的详细。掌握的不详细,探得的情况就不明了;探得的情况不明了,用来奠定决策的依据就不详细。

变象比,必有反辞,以还听之。欲闻其声反默,欲(通“胀”,胀满)反敛,欲高反下,欲取反与。欲开情者,象而比之,以牧其辞。同声相呼,实理同归。

变换着使用“摹拟”“譬喻”,对方一定会有“反应”的言辞,这时自己再回过头来倾听。想要听对方讲话,自己要先用沉默来逗引他;想让对方膨胀,自己要先收敛;想让抬高对方,自己要先谦下;想从对方那里有所收获,自己就要先给予对方一些好处。要想让对方“开”而露出实情,就要善于通过“摹拟”和“譬喻”综合使用的办法,来掌握对方言辞。声音相同,彼此就会产生共鸣;实际看法一致,彼此就会走到一起。

(经由、透过)此,或因彼,或以事(君主;皇帝),或以牧(臣下;百姓;群众)。此听真伪,知同异,得其情诈也。动作、言默与此出入,喜怒由此以见其式,皆以先定为之法则。以反求覆,观其所托。故用此者,己欲平静以听其辞,察其事,论万物,别雄雌(比喻胜败、高下、强弱)。虽非其事,见微知类。若探人而居其内,量其能,(猜度)其意也;符应不失,如螣蛇之所指,若羿之引矢。

(反听之法)或者透过这个办法,或者透过那个办法,或者用来侍奉君主,或者用来掌握臣下和百姓。这就需要听出话中的真伪,了解彼此的异同,从而探得对方的情况和诡诈之处。对方的表情动作、言谈沉默与此间的出入(不符之处)、对方的喜怒都可以用这种方法窥其端倪,所有这些都要以自己事先做好准备作为法则。用“反”的方式来探求和查核,观察对方的寄托(安身)。因此使用这种方法的时候,自己需要平心静气地去听取对方的言辞,考察其中的事情,论说万物,辨别事物的胜败、高下、强弱。虽然不是这个事,但是可以从无关紧要的小事情中来推知有关联的大事件。运用这就像深入到人的内心探测人一样,可以估量出他的能力,猜度出他的意图;而这种猜度就像“符应”那样不会失误,像螣蛇所指祸福不差,像后羿发箭发箭必定命中那样百验不失。

故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也。其相知也,若比目之鱼;其(古同“现”,出现,显露)(使之现形,显露,显示)也,若光之与影也;其察言也不失,若磁石之取针,如舌之取燔骨(炙肉中的骨头)。其与人也微,其见情也疾。如阴(随从;随着)阳,如阳与阴,如圆与方,如方与圆。未见形,圆以道之;既见形,方以(侍奉,供奉)之。进退左右,以是(通“伺”,侦察,观察)之。己不先定,牧人不正,事用不巧,是谓忘(情,谓情实。实情,情况)、失道。己审先定以牧人,策而无形容,莫见其门,是谓天神。

所以了解他人要从了解自己开始,只有了解自己之后才能了解他人。(做到自知后再)了解别人,就像比目鱼相并而行那样一丝不差;(做到自知后再)使之现形,就像阳光之下显露影子一般,(做到自知后再)考察对方的话也能立刻捕捉到对方的真实意图,就像用磁石取针,如同用舌头来获取烤肉中的骨头一样万无一失。自己暴露给对方的微乎其微,而探察对方所显露的实情却又快又准。就像阴随从阳、阳随从阴,圆随从方、方随从圆一般。 在情形还未明朗以前,就用圆略来引导对方;在情形明朗以后,就要用方略来侍奉对方。无论是向前进还是向后退、向左还是向右,都可以用这种方式去侦察对方。自己不事先做好准备,不能恰到好处地掌握他人,做事不使用技巧,称为遗忘探求情实、错过运用规律。自己慎重地先做好准备以掌握别人,实施策略不露形迹,让对方摸不透、抓不着我们的门路,这称为天神(那般达到难测难知的至高境界)。

鬼谷子-捭阖

(用于句首。表示审慎的语气)(顺;顺从)(考察)古,圣人(指能够深入领会阴阳之道,掌握自然界和社会的本质及规律,并善于利用矛盾,从事政治斗争的人)之在天地间也,为众生之先。观阴阳之开阖以名命物(抓住事物的本质,表述事物名称和性质),知存亡之门户(比喻事物的机栝),筹策万类之终始,(通晓)人心之理,见变化之(征兆,迹象)焉,而守司其门户。故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及今,其(事理;规律)一也。

纵观古今,圣人生活在天地之间,是芸芸众生先知先觉的导师。他们通过观察阴阳的变化来对事物的性质进行一个恰当的表述;知道影响事物的生、发、衰、败的关键,从而揣度料量出万物从始到终的发展过程,他们通晓世人思想的规律,通过观察变化的征兆,来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关键。所以圣人立身于天下,从古至今,其规律都是一样的。

变化无穷,各有所归(归宿,指不同表现)。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弛或张。是故圣人(始终)守司其门户,(慎重,小心谨慎)察其所先后,度权量能,(比较)(通“技”,技艺,本领)巧短长。

尽管事物的变化是无穷无尽的,但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有的归于阴,有的归于阳,有的柔弱,有的刚强,有的开放,有的封闭,有的松弛,有的紧张。所以圣人始终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关键,谨慎地观察事物发展变化的先后过程,揣度权衡并考量人的能力,比较其本领上的长短。

夫贤不肖、智愚、勇怯、仁义有差。乃可捭,乃可阖;乃可进,乃可退;乃可贱,乃可贵,无为(顺应人们的不同秉性)(治理,处理)之。审定有无(有没有真才实学)以其实虚(为人真诚还是虚假),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微(驳斥)其所言而(拨动启发他说出真话)(反对)之,以求其实;(崇尚,重视)得其(古同“旨”,旨意,主旨),阖而捭之,以求其利。

这人有贤良的也有不成材的,有智慧的出有愚笨的,有勇敢的也有怯懦的,宽厚正直方面都有着差别。根据每个人的秉性,可以捭,也可以阖;可以擢进,也可以黜退;或以让其贫贱,也可以让其富贵,要顺应人们的秉性规律分别对待他们。谨慎地确定他有没有真才实学以及其对人是真诚还是虚假,顺着他的喜好来发现其真实想法。适当地驳斥他的言论,启发他说出真话然后再加以反对,以便得到实情;重视得到他说话的主旨,先阖而后捭之,以追求其中的有利面。

或开而示之,或阖而闭之。开而示之者,同其情也;阖而闭之者,异其诚也。可与不可,审明其计谋,以(推究根源)其同异。离合有守(有操守,有节操),先从其志。即欲捭之贵周,即欲阖之贵密。周密之贵微,而与道相(赶得上;比配)

或通过“开”的方式将真实情况显示给对方,或通过“阖”的方式将真实情况隐藏起来。将真实情况显示给对方是为了与对方共情,将真实情况隐藏起来是因为奇怪对方的真诚。可行与不可行,要审察清楚对方的计谋,以便推究双方意见相同或不相同的根源。双方意见有差异时,是离是合都要坚持自己的道德操守,可以先让他按照他自己的意志去办事(自己则适时而动)。想要捭,最重要的是考虑周详;想要阖,最重要的是缜密处事。周详和缜密的贵在于注意细节,并且要与规律相比配。

捭之者,料其情也;阖之者,结其诚也。皆见,(这样,如此)权衡轻重,乃为之度数(计算,推测)。圣人因而为之虑,其不(合于;符合)权衡度数(测算),圣人因而自为之虑。

所谓“捭之”,或是为了预料对方的情况;所谓“阖之”,是为了结合对方的真诚。将对方的计谋都看清楚,如此权衡对方计谋的轻重利害,才能为之推测计谋的成败与否。圣人因而为之考虑,若推测其计谋失当,不符合我们的权衡和推测,圣人因而只能自行考虑谋划了。

故捭者,或捭而出之,或捭而(nà,接纳,吸收)之;阖者,或阖而取之,或阖而去之。捭阖者,天地之道。捭阖者,以变动阴阳,四时开闭,以化万物。纵横、反出、反覆、反忤,必由此矣。

所以“捭”的方法,或者通过“捭”使对方表达出真实想法,或者通过“捭”让对方接纳我方的意见;“阖”的方法,或者通过“阖”向对方表示默许,或者通过“阖”向对方表示拒绝。捭阖的方法,遵循天地阴阳之自然规律。所谓捭阖,就是变动阴阳,用开闭之法构成四季轮回,使万物化生交替。纵和横,返和出,翻和覆,反与忤,必定遵循此天地阴阳变化之规律。

捭阖者,道之大化(重大变化),说之变也;必(同“预”,预先,事先)(详究,考察)其变化,吉凶大命系焉。口者,心之门户也;心者,神之主也。志意、喜欲、思虑、智谋,皆由门户出入。故关之以捭阖,(控制)之以出入。

捭阖,是规律的大变化,是说话的机变;必须预先考察其变化规律,这是游说结果吉凶的关键所在。口,是表达思想的门户;思想,是精神的主导。志向愿望、爱好欲望、思路考虑、智慧谋略,都是通过口这个门户来表达。所以通过适时闭口来捭阖,通过捭阖来控制言语的出入。

捭之者,开也,言也,阳也;阖之者,闭也,默也,阴也。阴阳其(调和)终始其义(万物始终保持着阴阳变化之理)。故言长生、安乐、富贵、尊荣、显名、爱好、财利、得意、喜欲,为阳,曰“始”;故言死亡、忧患、贫贱、苦辱、弃损、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诛罚,为阴,曰“终”。诸言法阳之类者,皆曰“始”,言善以始其事;诸言法阴之类者,皆曰“终”,言恶以终其谋。

所谓“捭之”,就是让人打开心扉,开口说话,这就是阳之道;所谓“阖之”,就是让人关闭心扉,沉默不语,这就是阴之道。阴阳之间其互相调和,始终遵循着阴阳变化的基本原理。所以说长生、安乐、富贵、尊荣、显名、爱好、财利、得意、喜欲等都被归于“阳”类事物,称为“开始”。而死亡、忧患、贫贱、苦辱、弃损、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诛罚等都被归于“阴”类事物,称为“结束”。那些在言论时采用“阳”类事物来立说的,都可以称为“开始某事”,他们讲出良好的展望去说服对方开始从事某事;那些在言论时采用“阴”类事物来立说的,都可以称为“结束某事”,他们讲出不好的展望去终止对方的谋划。

捭阖之道,以阴阳试之。故与阳言者,依崇高;与阴言者,依卑小。以(卑下)(打动)(小人),以(崇高)(君子)。由此言之,无所不出(没有试探不出来的真实情感)无所不入(没有不听从我们计策的人)无所不可(没有不能说服的对象)。可以说人,可以说(大夫统治的政治区域,即卿大夫或卿大夫的采地食邑),可以说国,可以说天下。为小无内(做小事情没有内在制约)为大无外(做大事情没有外在阻碍)。益损、去就、倍反,皆以阴阳御其事。

捭阖的运用规律,是以阴阳两种方式来尝试。所以与品行高尚的人讲话时,依赖崇高;跟品行卑劣的人讲话时,依赖卑下。用卑下的阴言去打动小人;用崇高的阳言去说服大人。根据这个方法去说,就没有试探不出来的真实情感,就没有不听从我们决策的人,就没有不能说服的对象。用捭阖可以游说普通的个人,可以游说大夫,可以游说诸侯国的君主,可以游说周天子。做小事情没有内在制约,做大事情没有外在阻碍,都可以运用捭阖。事情的损害和补益、人的去逆和归附、道的背离和返归,都以阴阳的变化来控制。

阳动而行(阳就是活动前进)阴止而藏(阴就是静止潜藏)阳动而出(阳动必然显现)阴隐而入(阴止必然潜藏)。阳(返还)终阴,阴极反阳。以阳动者,德相生也(要靠道德来互相感化);以阴静者,形相成也(要用可以看得见的行动互相帮助)。以阳求阴,(通“包”,包容,怀抱)以德也;以阴结阳,施以力也。阴阳相求,由捭阖也。此天地阴阳之道,而说人之法也,为万事之先,是谓圆方(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因以"圆方"代称天地)门户(比喻事物发生的枢纽)

阳活动而得以前进,阴静止而得以潜藏,阳动必然显现,阴止必然潜藏。阳动还原后终止于阴藏,阴藏到极点后又回归阳动。凭借阳气活动的人,要靠道德来互相感化;凭借阴气潜藏的人,要用可以看见的行动互相成就。以阳的方式去求助于阴,就要以道德包容对方;以阴的方式去结交阳,就要实际地去施以助力。阴阳互相寻求帮助,则凭借捭阖。这就是天地自然界以及人世社会中的阴阳之道,这就是游说他人的方法,是万事成败的先决,因此被称为“天地运行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