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

宋代的青原行思大禪師說過這樣一段話:”老僧三十年前來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及至後來親見知識,有個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得個體歇處,依然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

由此得來人生三個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世間萬物都是客觀存在的,而人的認識是對客觀存在的反映。認識的主體是人,是跟著心走的。認識的發展有其自身的規律,實踐決定認識。也就是說,人對世間萬物的認識,是在實踐的過程中逐步深刻化的。

第一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一個人剛開始來到這個世界,內心是純潔無暇的,對待任何接觸的新鮮事物都很好奇。別人告訴你,眼前靜止的叫做山,你就認識了山;遠處流動的叫做水,你就認識了水。你就會不假思索地以為」眼見為實「,認為眼睛看到的東西就是真實的。

第二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隨著你年齡漸長,經歷的世事也漸多,遇到無數的困難和挫折之後,你會發現這個世界越來越複雜,根本不是你想像中的那麼簡單,經常是黑白顛倒,是非混淆,你開始逐漸了解到人生的深意,這時看山也感慨,看水也嘆息,不願意再輕易地相信什麼。

山不再是單純的山,水也不再是單純的水。一個人倘若停留在人生的這一階段,你就會這山望了那山高,喜歡爭強好勝,愛出風頭,好打抱不平,看什麼都不順眼,你的人生將陷入永無休止和滿足的一天。

第三境界: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大多數人都只達到了第二境界,就迎來了人生的終點。傾盡其一生的時間,忙忙碌碌一輩子,最後發現都沒能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只得抱憾終身。而有些人通過自己的苦苦修行,把人生的高度提升到了第三重境界,返璞歸真,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這個時候,你就要專心致力於自己應該做的事情,而不被外界和旁人所干擾,無求無欲,與世無爭,面對世間俗事,一笑置之,不予理睬。

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何必苦苦糾纏,浪費大把光陰,與其這樣,不如豁達和坦然面對。人活的是一種心態,大智若愚,難得糊塗。

人生,無非是笑笑別人,再讓別人笑笑而已。看盡人生百態,嘗遍世間冷暖,方能活得瀟洒自如。

作者: 張津東

群而不黨,和而不同,自由理性皆容納。

《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有一個想法

  1. 昨天晚上看了黑白先生的《為什麼太清醒的人,會非常痛苦?》,今天早上起來又想起了那條狗。我就是那條狗,開悟了,但仍舊只達到「看山不是山」的境界。

發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