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粥

這是哲學家羅爾斯在《正義論》中討論社會財富時做的一個比喻。說明只要把制度建立在對每一個人都不信任的基礎上,就可以導出合理、具監管力度的制度了。制度不但要科學,還要有針對性。制度的制定一定要有所依據,具有可操作性。制度要簡單明了,便於執行。

分粥理論

羅爾斯把財富比作一鍋粥,一群人來分。那如何分呢?羅爾斯羅列了五種分粥法:
方法一:擬定一人負責分粥事宜。很快大家就發現這個人為自己分的粥最多,於是換了人,結果總是主持分粥的人碗里的粥最多最好。結論:權力導致腐敗,絕對的權力絕對腐敗。
方法二:大家輪流主持分粥,每人一天。雖然看起來平等了,但是每個人在一周中只有一天吃得飽且有剩餘,其餘6天都飢餓難耐。結論:資源浪費。
方法三:大家選舉一位品德尚屬上乘的人來分粥,剛開始還能基本公平,但不久他就開始為自己和溜須拍馬的人多分。結論:畢竟是人不是神!
方法四:選舉一個分粥委員會和一個監督委員會,形成監督和制約。公平基本做到了,可是由於監督委員會經常提出多種議案,分粥委員會又據理力爭,等粥分完,早就涼了!結論:類似的情況政府機構比比皆是!
方法五:每人輪流值日分粥,但是分粥的人最後一個領粥。結果呢?每次每隻碗里的粥都是一樣多,就象科學儀器量過的一樣。

解讀

分粥者最大的資源並不是粥,那是表面的資源,也是最靠不住的資源,會因為你分的好不好就要立即產生矛盾。分粥者最大的資源是設計制度,不同的制度下,自然有不同的結果,分粥者就是要設計出那個最優的結果。在這裡,粥只是一個載體而已,一旦懂得了生產公平的分粥制度,你就自然懂得分任何東西給任何人。

啟示

「分粥理論」告訴我們:「先進適用而高效化、公平公正而民主化、獎懲分明而激勵化」的制度,是搞好內部管理的基礎,我們需要根據自身實際而創新這樣的制度。落後僵化、脫離實際、流於形式的制度安排,不但無助於提高工作效率,反而會成為日常管理中的一種枷鎖和羈絆。就拿上述故事來說,前四種分粥辦法,或造成分粥不公平的結局,影響大家的積極性;或效率不高,在一件極簡單的事情上浪費太多的精力;或給「掌勺者」以可乘之機,使其有以權謀私的機會。而唯有第五種方法,看似簡單,實則適用,隱含了深刻的管理內涵,具有更寬廣的適用性。
不同的制度安排,就會在制度出台以後隨之形成不同的單位風氣。一項好的管理制度,一定是在實際的運用過程中不斷修訂與創新,使其逐漸合理實用、清晰高效,既有利於簡便操作,又能體現效果的公平性。因此,適用的制度是根據自身實際的需要制定出來的,而不是照著別人生搬硬套製造出來的。它既要體現民主化、公正性,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適用性,同時還要體現獎懲分明的績效原則,這樣才能提高全體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做到「以獎揚長,以懲避短」。
分粥理論給我們另一個啟示就是要有一套好的制度,要敢於跳出傳統的思維去尋找新的解決問題辦法,一套好的機制對領導者來說比自己事無巨細、事必躬親要有效的多。就像分粥一樣,很多事情不是沒有辦法,而是我們一時還沒有想到。分粥理論讓我們體驗到了建立智囊參謀庫的可能與必要。讓謀劃的人盡心謀劃,讓執行的人全力執行,且他們都從中獲得間接而不是直接的利益,這樣我們才能把「粥」分得更好,當然,還有必不可少的獨立的監督。

經濟啟示

這套機制,在經濟學方面,是用以說明經濟系統像一部大機器或一個生物機體那樣,通過它的各個組成部分的相互作用,實現總體功能。因為國民經濟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具有內在的構造和特定的聯結方式。在國民經濟這個大系統中,有物質生產部門和非物質生產部門,並存在生產、流通、分配、消費四個環節,各部門各環節之間,不僅存在有機的聯繫,而且具有特定的功能。例如物質、資金和信息的交換,各部門各環節之間的協調平衡,以及相互聯結和調節的功能。如何使它們在運行過程中的功能和諧,發揮最佳的總體效應,使得社會經濟機體,具有自我組織、自我調節、自我發展的性能,這就是我們需要研究的經濟運行機制。

生活啟示

透過分粥的故事可以看出:品德也不是永遠牢靠的,可能經受不起利益的誘惑。管理不能僅靠道德教化,如果沒有制度上的約束,品行高尚的人也會墮落。監督和制約可以保持公平,但付出代價過大,還極有可能損害效率。不同的制度能孕育不同的人性,好人和壞人完全可以因為制度而發生質的變化。只要把制度建立在對每一個人都不信任的基礎上,就可以導出合理、具監管力度的制度了。監督嚴密,則品格低下者不至橫行,可以迫使壞人也去做有利於公眾的事;監督廢馳,好人也可能變得心動手癢。制度不但要科學,還要有針對性。制度的制定一定要有所依據,具有可操作性。制度要簡單明了,便於執行。

管理啟示

管理的真諦在「理」不在「管」。管理者的主要職責就是建立一個像「輪流分粥,分者後取」那樣合理的遊戲規則,讓每個員工按照遊戲規則自我管理。遊戲規則要兼顧公司利益和個人利益,並且要讓個人利益和公司整體利益統一起來。責任,權利和利益是管理平台的三根支柱,缺一不可。缺乏責任,公司就會產生腐敗,進而衰退;缺乏權利,管理者的執行就變成廢紙;缺乏利益,員工的積極性就會下降,消極怠工。只有管理者把「責」,「權」,「利」的平台搭建好,員工才能「八仙過海,各顯其能」。
企業是一個有機系統,建立有利於企業發展的制度太重要了。實際上,是一個企業的制度決定了企業的競爭力,這個制度不僅僅是老闆個人的想法,它融合了所有參與經營管理的全體員工的意志,使企業對外有競爭力,對內則公平、公正、公開,獎優罰劣、獎勤罰懶,能者上、庸者下。
企業制度建設應該遵循8個原則:
1、制度不要只停留在讓員工遵守什麼,違反了怎麼處罰;更應該明確員工做出了什麼成績,會受到什麼獎勵。前者是針對不積極工作者的,而後者是針對認真工作員工的。
2、企業管理中對制度要進行認真培訓。
3、對於人事晉陞制度、獎勵制度、薪酬制度要公開。
4、制度中對企業內部權利設置要制衡,對爭議應有裁決機制,也就是訂立民主集中制的權利原則。
5、制度中對各級管理人員授權要明確,授權以信任為基礎,信任以監督為前提。
6、制度中對違反權力的監督及處罰要具備實操性,讓管理人員知道:授權不是放任自流,監管也不能橫加干涉。
7、制度的制定應具有操作性、可行性,力求簡潔和全面,便於理解,便於執行。
8、制度應及時修訂,特別是遇到國家政策調整或市場大環境改變時。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才會讓人自覺拋卻私心,自覺地做於人於己於企業都有利的事情,將企業發展與個人發展有機結合起來。

作者: 張津東

群而不黨,和而不同,自由理性皆容納。

發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