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龐統之死

在三國演義中,關於取西川之地,龐統給劉備出上中下三策。上策為趁劉璋尚未反目,速令黃忠、魏延率二萬精兵星夜攻取成都;中策是讓劉備佯作班師荊州,誘雒城守將來送,至時擒下他們,定雒城立足,再圖成都;下策是連夜退往白帝城,再返回荊州。劉備認為上策太急,下策太緩,中策又顯得不仁不義。他為自己的仁義名聲所累,認為師出無名,如果攻下西川,有違仁義,會喪失人心,因而內心矛盾糾結,猶豫不決。士為知己者死,龐統用自己的生命為劉備換來了師出有名,在退軍的路上命殞落鳳坡。事情的最後,劉備立刻借龐統之死為名,返軍攻取西川。

從這件事上來看出劉備的幾點不足之處:

一、假仁假義。返軍路上會有埋伏,他自己也隱隱約約預判到了,但還是讓寵統騎上自已的馬,穿上自己的衣帽,當了自己的替身,最後代替自己而死。把危險留給他人,把安全留給自己,這足以說明他的仁義是假的,完全是假仁假義。

二、自私、迂腐。在亂世大談仁義道德,實是迂腐的行為。亂世應以生存為第一要務,不取西川,自己將無立足之地,生存都成問題,還談什麼仁義道德?自己手下那麼多兄弟的安危前途,卻只考慮自己的仁義名聲,讓手下忠心追隨的幾萬兄弟跟著自己顛沛流離,這才是最大的不仁不義!

三、聽不進人才進諫的忠言。龐統為其出上中下三策,很明顯上策能做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效果,可以以最少的代價攻取西川,但劉備卻聽不進人才的忠言。孫子說:將聽吾計,用之必勝,留之;將不聽吾計,用之必敗,去之。劉備聽不進龐統的上策,但因為劉備對龐統有知遇之恩,又不能離他而去,故而導致龐統這樣的人才自損性命去之。

四、不能真正地用人。卧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這麼重要的二個人才,鳳雛還沒來得及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就隕落了;卧龍也是落得出師未捷身先死的下場。人才永遠是決策事業成功的關鍵!愛惜人才,並為人才創造良好的環境,讓他們安心地充分地發揮出自己的才幹,這才是真正的尊重人才!

然後再說說劉備的可取之處:

一、「仁義」的名聲在外。所以能引得一些不明真相的人才來投靠。

二、能「曲金」,謙卑待人。對待他人能放低姿態,所以能賺得人心。

三、有理想抱負。企業的願景宏大,扯了「中興漢室」的大旗,確實能吸引一些人才。

在三國,曹操能用人,跟著曹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劉備扯了「中興漢室」的大旗,跟著劉備能顯得自己是正統,顯得正義;孫權安人之術了得,跟著孫權能君臣相處得愉快。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如果你生在三國,你會怎麼選呢?

我認為,選擇合適自己的。我上班這麼多年,總結來總結去,工作不外乎就圖這三條:幹得開不開心?能不能賺不賺錢?能不能學不學得到東西?如果這三條都能滿足,不外乎這是一個好工作,這是一個適合自己的地方。你認為呢?